VR、AR保存与传播皮影戏探析
鲍佳敏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摘要】 纵观古今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成果大体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化采集流程、成果等;二是复原流程或作品;三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数字化手段,进行传播。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播是个重要命题。本文以皮影戏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数字化保存可以使得其传承下去,如何进行数字化传播可以有效地抵达受众。毕竟需求决定供给,只有有受众人群,传承才有意义。所以通过结合VR、AR对皮影戏进行保存与传播是本文主要在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皮影;数字化;保存;传播
 
一、皮影戏概述
内容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1]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2011年被收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2]。并非所有自古代流传下来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文化遗产,如冰山理论所提,不能只看到显露在外面的部分来决定是否可以传承,要看到隐藏的部分,即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是否值得传承。而皮影戏除了工艺独特外,有着特殊的价值,其所传承的价值观也是值得被保护的。
二、皮影戏困境
1、人才匮乏
皮影戏曾经的辉煌已不再。首先,皮影戏的收益在逐渐锐减,人们不愿意投身此行业,因为回报相对较低;其次,皮影戏是需要高投入的行业,收益进一步减少,导致难以对戏目进行创新;然次,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一个很需要耐心沉淀的行业,这导致它的传承很难,像79岁的潘振业,家族自清代以来就以演唱、雕、藏皮影为业,演唱了61年,已经没有传人了,当唱不动的那一刻,他的技艺也就消失了[3]。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人才匮乏,技艺流失,盛世不再。而老一辈虽在坚守,年轻一代却在逃离。新旧交替之时,就会造成断层,只留皮毛,真正技艺失传。
2、受众流失
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比如短视频,让人们沉浸其中,各种便装游戏,没有什么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而皮影戏的曲目老旧,难以创新,观众也只是图一个新鲜感。当新鲜不再,皮影戏就不是受众的首选娱乐方式。更何况,短视频、游戏等都跟随受众的特点不断在转变,可是皮影戏的台词曲目还是维持以前的样子,和受众天然有代沟。在注意力时间急速减少的今天,人们很难沉浸在皮影戏中,去感受那种古时候的美。所以,皮影戏既要保持本身的特色,那是它得以称为皮影戏的关键,又要与时俱进,跟随受众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改变。这种变与不变的平衡,才能让皮影戏屹立不摇。比如语言形式的转变,如云梦县皮影戏属于西乡高腔这一大类,表演艺人都是用云梦县当地的方言表演[4],这也会造成受众对皮影的不感兴趣,从而转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这就需要对语言进行一定改造。
三、VR、AR数字化保存、传播皮影戏
1、VR、AR概述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就是将世界区分为虚拟和现实两部分,为用户呈现一个虚拟世界,让用户可以沉浸到创建的虚拟世界中。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展现虚拟世界,比如你在现实世界中,看到虚拟的恐龙等。
VR、AR有着不同于传统载体的特点,打破了时空的局限。
首先,VR、AR有其独特的沉浸感,即让用户仿佛置身一个真实的世界,感受不到自己是在虚拟的空间。并且多感官的参与打破了视频、音频等只能调动少数感官的局限,VR、AR可以调动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等,帮助人们更好地沉浸在场景中,从而加速了人们对事物的全面感知。
其次,VR、AR有着强烈的自然交互感。不同于传统时代的键盘和鼠标交互,只能感受到平面的感觉,VR、AR可以是触摸式的交互,只需要在眼前虚拟的湖面上操作,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取得效果,是与立体场景进行交互,而不单单是平面交互,并且这种自然的交互感也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的沉浸感。
最后,多角度的叙事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媒体或是表演,大体上是从对方的视角来主导整个故事或表演的开展,VR、AR可以使得用户从不同的角度、细节去观察一个故事或表演,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视角去感受、触摸、体验事情是如何发生、演变的。由此也进一步增大了VR、AR对用户的吸引力,增加了用户对内容的感知力。
由于皮影戏的保存及传播困难,当下可以结合VR、AR数字化技术进行保存和传播,同时融入一些现代、创新的元素,激发人们的兴趣。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种新技术,甚至还有混合现实技术,可以让观众更加沉浸体验在皮影戏的魅力之中,也可以开放各种创作空间等,让观众更加参与进皮影戏的整个流程,从而加深对皮影戏的喜爱。或是建立数字化博物馆,借助新媒体技术,使皮影更容易被理解、被接受,让更多人产生了解的兴趣等等。
2VR、AR数字化保存皮影
2.1动作捕捉后虚拟保存
动作捕捉是在运动物体的关键部位设置跟踪器,然后根据捕捉到的动作进行建模 [5]。对于皮影戏来说,用数字技术改变长时间沉浸学习的方式,对其进行建模,然后和各种工艺相结合,就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皮影戏的魅力,又不至于被皮影戏的高门槛挡住了脚步,可以尽情地沉浸其中。这样,就为皮影戏的传承提供了人才之外的解决之道,有了一个得以保存的空间。这样如果未来有人被这种记忆所感染,也可以根据这个数字化传承进行学习,博百家之长,学自己之道。这种方式,不仅仅增加了受众的趣味性,也为技艺的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文化精魄得以流传。
2.2 VR、AR故事化保存
首先,全景影片与电影和其他任何影视的表现方式都有所不同,它是根据虚拟现实技术来表现的,打破了影视所具有的框架设定,原本蒙太奇式的镜头剪辑基本上失去了作用。更将原本属于导演的一部分权利给了观众,让观众可以以非常自由的方式来观看整部影片[6]。所以,这种故事化的手段,可以让观众把握主动权,而且以这种方式保存有利于后续的开发利用。
其次,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期待故事,而不是那些陈词滥调、说明书、厚重的要记的东西。而这种故事化保存的方式可以天然调动受众的兴趣,也很利于时间、空间上的故事延续,再加上虚拟仿真般的现实,可以让皮影得到更好得保存和存续。由此可见,故事化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保存皮影是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向。
3VR、AR数字化传播皮影
3.1 个性化定制
微软发布了Kinect体感设备,用户可以用自己的动作控制皮影人的操作。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贾子元制作完成了风格化皮影脸谱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并获取用户的五官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用户个人风格的个性化脸谱[7]。而皮影数字化传播可以借鉴上述视频或系统,通过识别用户的肢体动作,并对人体关节点进行检测,让用户参与到皮影戏的制作与表演中去。在以往的皮影表演中,观众往往是独立于皮影之外的个体,而在这样一种互动方式中,观众被称为皮影戏的一部分。这种主动的互动方式,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获得极大的主动权。这样一来,皮影戏的娱乐性、观众的兴趣度都大大提升。
3.2 搭建平台共创内容
虽然多渠道可以建立传播矩阵,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皮影。但是在初期,建立一个统一平台,有助于用户更持续、稳定地了解皮影。除了通过平台发布一些官方的内容或从历史保存下来的内容,还可以通过VR、AR游戏化等方式,让大众共同参与内容的创建。通过对皮影形象的主体保留,给用户以自主权去众创故事内容和皮影细节,进一步,还可以完全自己捏造属于自己的小皮影,进行皮影养成。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可以加深受众对皮影的了解和喜爱之情,从而有利于皮影戏的进一步扩散传播。
3.3 数字化病毒式营销
上述方法可以让皮影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内容的定制。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好的内容如果不学会传播,也会无人所知,并不像以前“只要内容足够好,那么你一定会被关注到”。web2.0时代很多大v都是通过自己的文笔一点一点积累成名的,但是现在内容市场已经逐渐饱和甚至爆炸,每天新增的信息数不胜数,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在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分散。用户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辨别什么样的内容,更多的是看一些猎奇或沿袭以前的习惯,很难在众多内容中去捞到所谓的好内容,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内容运营、营销策略显得至关重要,好内容只是皮影走出衰败的第一步。要想被更多的人知道,还需要一定的营销运营策略,所以,在这里除了前面对皮影戏一些内容和保存方面的探索,现在就皮影戏可以进行的营销策略做一些分析。
在内容供应、图文、视频等呈几何级增长的时代,消费者的注意力却依然只有那么些。那靠什么让用户持续地关注皮影?可以在内容中嵌入分享基因。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 eMarketer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参考。他们研究发现,70%的消费者是因为看到朋友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而决定购买一件商品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内容能够成为爆款流行款,那么最关键的就不仅是内容的打开率,也不是大家评论数、点赞数和打赏额之类的东西,而是有多少人转发分享了。除了在VR、AR载体内容里嵌入用户愿意分享的内容,还要打造属于皮影戏的专属用户群体。根据不同用户级别采取不同策略。
四、结语
    皮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馈赠,传承了无数人的心血,用数字化方法让其焕发生机,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将皮影与AR、VR结合,探索动作捕捉实际建模和故事虚构建模的方法,以及通过AR、VR进行保存,并且通过AR、VR进行数字化传播,如个性化定制、共创传播等等,让皮影戏摆脱逐步消失、传承断裂、受众流失的尴尬局面,从而被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让古时候的经验与智慧得以继续传承下去,让文明得到延伸,文化得到创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皮影戏/23224?fr=aladdin[DB/OL].
[2]马知遥.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困境解析[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2 (2).
[3] 李延年.皮影戏的困境与出路:曾是中外文化交流先驱.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0-19/1918601.shtml[EB/OL],2009-10-19.
[4]何泊稼, 李昌坤. 云梦皮影戏的生存困境和传承创新[J]. 文教资料, 2016 (29).
[5]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动作捕捉/7715478?fr=aladdin[DB/OL].
[6]林玲.沉浸式皮影动画探索应用——以自制VR皮影动画《无艳》为例[J].工业设计研究,2017(0).
[7]多媒体交互设计《皮影戏》.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48681617/_[EB/OL].
 
 
上一篇:数字化传播对集体记忆构建的效果研究 ——以春
下一篇:没有了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