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抽样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2-07-15 点击次数:66
[摘要]本文选取和田地区皮山县少数民族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抽样调查研究,试图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来反映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现状。
[关键词]维吾尔族青少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研究
引言
在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相通是社会发展,民心相通的前提,国家通用语作为新疆各民族的通用语言,近年来推广普及的力度越来越大,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普及了国家通用语教育,这极大提高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因而,重视学校的国家通用语教育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社会各界理应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皮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青少年国家通用语使用现状及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建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文调查对象为和田地区皮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来研究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语言使用状况、语言能力、学习语言动机。此次调查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40份。
二、结果分析
(一)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
表1不同交际场合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从表1中可以得出,被调查对象在家庭内部主要以民语言交流为主,且基本不会因为交际对象改变而改变语言交流模式,这主要是因为民语言能更好地传情达意,易于沟通。在逛街时,“民语言为主,国家通用语言为辅”比例最多,原因在于随着国家通用语的不断推广普及,许多单位要求员工使用国家通用语,国家通用语言逐渐成为医院,学校等的通用语言。与此同时,随着南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来南疆经商务工的内地汉族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内地大学毕业生会选择到南疆就业,这就使得当地医院、政府部门等工作人员的民族构成多样性,尤其是汉族的比例普遍提高。因而南疆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的交往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国家通用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
(二)国家通用语语言能力
被调查对象对于国家通用语言语言能力水平自我评价较高,“能流利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占7.1%,“交流基本没问题但发音不标准”的占45%,“交流有障碍发音也不准”的占47.9%。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国家通用语熟练交流无障碍的较少,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的国家通用语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动机
被调查对象选择 “方便与其他民族交往”和“喜爱国家通用语言”占比分别是 80%和53.3%,说明调查对象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动机相对主动且积极。“方便找工作”的占比为46.7%,说明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如果具备了高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在就业中会有一定的优势。
语言经济学理论说明,国家通用语言的使用也是一种人力资本,与人们的决策等行为以及收入、就业、收入分配等都存在相关关系。从就业和工作来看,国家通用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1],具有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懂国家通用语言,就业的渠道多,范围广,带来更多的交际可能性,在劳动力流动方面,高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可以促进劳动力从贫困少数民族聚集地流动向发达城市,拥有更多就业机会。当今世界是信息世界,不同语言的信息量和传播范围不一样,决定了语言的社会功能不能。语言的信息和知识的拥有量也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精通国家通用语言的商人,商品来源和面向的顾客范围会更广,甚至有机会可以去内地发展。对于新疆每年招考的教师和公务员还有需要从事旅游和服务业的人来说,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是基本门槛之一。
三、调查结果及其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整体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调查对象中“交流有障碍发音也不准”的占47.9%,接近调查对象总数的一半,“交流基本没问题但发音不标准”的占45%,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不熟练,发音不标准是普遍现象,仅仅只有7.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能顺利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总体来看,只有一半的调查对象能够顺利地进行基本交流。在与调查对象交流中发现,调查对象交谈时普遍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有时会突然出现停顿,思考片刻后才会继续讲话,并且有些词汇的表达不是特别准确,尤其是词汇的引申义。由于自身国家通用语言使用不频繁,没有很好地掌握一些词汇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聊天中还发现,调查对象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时,会借助民语言作支撑,经常会出现语序错误,引起偏误,即使是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我晚上经常电影看”、“我吃饭过了”等等,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我晚上经常看电影”、“我吃过饭了”。总得来说,调查对象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并不是特别高,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时,需要注意发音、语序和词汇的引申义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手段有待提高
调查数据表明,调查对象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主要方法是学校教育,“受家里人影响”的占比不是很大,仅仅为13.3%,大多数是家中会有兄弟姐妹在学校放假后,在家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其父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占比为46.7%,在学校里会有老师组织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班,学生会定期参加。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些教师没有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常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书本中的知识和现象,面面俱到,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或认识,在整堂课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没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或一少部分学生身上,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
3.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环境较差
从调查数据得知,“周围交流说国家通用语言的人少”的比例为89.3%,缺乏语言环境是当地青少年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最大困难,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如果离开了相应的语言环境,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无异于缘木求鱼。样本选择“怕发音不标准被人笑话”仅占比为5%,从数据中说明当地维吾尔族青少年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时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是学好语言的重要的内在因素之一。
南疆地区由于地理和历史因素,汉族人口较少,尤其是在农村。就汉族人口而言,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大量流动人口的进入,城市汉族人口不断攀升,增长速度远高于农村汉族人口的增长。相对于城市汉族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农村汉族人口似乎停滞不前。因此,维吾尔族人口在农村显现得更加密集。而本次问卷有85.72%调查对象来自农村,所以缺少语言环境成为绝大部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最大困难。
(二)建议
1.重视小学教育,不断改善教学手段
学校是培养语言文化的重要场所,而小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盖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样。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儿童发展和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2]
通过访谈了解调查对象普遍认为现在家中在读小学的弟弟妹妹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比自己高,期望加强在小学时期的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一些学者也认为年龄确实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关键因素。
吕必松认为儿童学习第一语言关系着他们的生存和生活,属于一种天然的动机。
儿童在学习语言方面思维是比较单一和直白的。这种思维方式使得儿童学习语言偏向于自然性,儿童不会关注什么是语言,而是关注如何去使用语言。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学校教育不容忽视,尤其是小学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师则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媒介。王鉴曾指出:“教师的知识蕴含在如何‘做’之中,教师只有基于反思性实践及其中生成的实践知识,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理智力量,摆脱理论话语的束缚,重新向实践话语回归,从而找到自己知识的生命点和自我专业发展的空间”[3]。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主动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总结课堂表现,积极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注重针对学生语言背景的了解,加强对学习者发音教学,积极地投身于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教学大纲,正式的学习环境在生活中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用合适的语言环境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身于语言交际当中。并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引领发展不断为人类提供便利,教师授课不应该只仅限于课本中,要注重网络学习资源的运用,获取教学经验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2.营造良好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带来很多的学习的增益。经过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学习国家通用语言途径主要是学校教育,也有部分调查对象通过看电影听音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大多数调查对象对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的是更方便与其他民族交往,但是同时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中最主要的困难是周围交流说国家通用语言的人太少。所以建议当地学校应积极主动地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成立一些文学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定期组织比赛,比如演讲、读书会、辩论赛、歌唱比赛等文化活动,优化语言环境。
并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构建起国家通用语言知识教育平台。网络媒介地运用有助于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提高。
现代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平台,也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环境。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余学习
被调查者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主要途径是在学校学习。但是仅限于通过老师讲解和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是不能完全学好语言的。老师只是辅助指导,完全无法决定你学习的好坏。而教科书确实可以帮我们快速进入语言学习的主题,但通常情况下,书上使用的语言过于生硬,而且内容也比较局限。另外,教科书所配备的录音其实也并不是最好的学习对话的首选。在教材录音素材过程中肯定会紧张,让听者觉得生硬,不自然。
所以,教师应鼓励学校学生多多扩充自己的学习资源,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兴趣,如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歌曲,模仿电影经典片段等等增加他们学习兴趣和机会。学生也需要多利用课余时间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学的语言进行练习和扩充。多练习听力,看一些视频学习里面的发音语气,尝试并积极地向学校、老师寻求帮助。学生通过模仿电影台词和音乐歌词等学习语言,这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语言的环节。当学生在看一个电影或者听一首歌的时候,可以模仿他们说的话,适当地模仿情节中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结语
值得重视的是教师不能单纯地只教国家通用语言,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爱国教育,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从潜意识的心理情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鼓舞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化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8(2):144-154.
[2]陈荟,桑尔漩,李晓贺.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公平之义[J].民族教育研究,2020(3):79-85.
[3]王鉴.教师与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6(01):117.
作者简介:宋涛(1997.11-),男,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