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神话观与神话》(节选)汉译研究
发布时间:22-06-22 点击次数:72
   要:本研究将俄罗斯汉学名著《中国人的神话观与神话》进行汉译,并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对比来分析中俄思维方式的差异,总结中国神话文献的翻译策略,为其他相关文献的翻译提供参考,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与俄汉跨交际能力。
关键字:汉译研究;中俄思维差异;提高俄汉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一、中国神话翻译研究概况与现状

(一)中国神话的俄译发展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神话学日趋成熟和文化人类学的出现,俄罗斯神话研究者们把目光投向了东方。1892年,俄国汉学家、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格奥尔基耶夫斯基出版了俄罗斯汉学神话著作《中国人的神话观和神话》,在书中他以中国上古神话为研究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神话观是神话产生的基础,先于神话产生”的观点,并运用将中国古代神话与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创性地将中国古代神话和道家文人小说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其开创性的思想与研究方法为后世学者所认可与继承。

(二)中国神话理论研究现状

中国神话资源颇丰,然而长期以来因为种种原因很少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之前,在中国神话俄译研究领域,俄罗斯学者通常拿本国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来衡量中国神话而较少考虑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因此忽略中国神话形象乃至神话故事背后蕴含的中国人的“神话观”。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汉学名著《中国人的神话观与神话》的出版则逐渐打破中国神话俄译研究的桎梏,在书中作者以广博的学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从中国人的视角体验中国神话的机会。尽管国内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研究过《中国人的神话观与神话》一书以及其作者的汉学神话观思想,但是从未有人将此书汉译,也未有人总结过此书对中国神话文献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而本文对中国神话翻译研究恰好可以迎合这一空缺[1-2]

二、俄汉民族思维模式特征及其差异

(一)中国人思维模式特征

自古以来,中国人思维方式与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三种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哲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和佛教哲学之中,形成了以“和”为主要表现的价值观。

中国人注重综合思维。佛家强调“因果报应”,把人的生命作为整个客观整体,视为一个有机延续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的道家观点则是中国人整体性思维的发端,强调“天人合一”的观点,并提出了系统性思考的观念,即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把握时,要从纵横两方面并按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层次和结构,把握事物本身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

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与抽象思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与其对立的抽象思维是以理性概念为起点去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不同于西方人偏重抽象思维。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古时造字就以万事万物的形象简化出最原始的文字,同时注重形象化思维的中国人也很善于打比喻,常常用以类比文学艺术的形象与风貌,这种思维方式运用的成果成为中国几千年来灿烂的文学瑰宝。

中国人注重语言的意会性,并强调意会运用的“中和”作用。而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常常具有意会性,含蓄内敛。古典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体现了中国人表达爱意情感的细腻含蓄,这种爱意的委婉凄美是中国人所欣赏的。

(二)俄罗斯人思维方式特征

俄罗斯人重视个体,考虑问题不似中国人讲究兼顾整体。西方自古以来以宗教为文化发展的滥觞,主张“天人分离”,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灵与人是完全不同的,强调天人对立,人受神的支配、受宗教的影响。俄罗斯人注重个体的感受,思维方式由“个人”向“整体”过渡,从其语言特点,俄语语法的第二格变位形式就体现了部分在前整体在后的思维方式。

俄罗斯人注重抽象思维。俄罗斯人在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和解析过程中,以探究世界的本源为最终目的,以分类方法为主要手段,试图从物质的类别中提炼出该类物象的共性,再递进上升到抽象思维概括,形成所谓的“理念世界”。

俄罗斯人注重曲折性思维,但与中国人的内敛含蓄不同。在思想表达上,俄罗斯人偏向直接开门见山,其思维方式的曲折性表现在其表达观点时层次递进、结构分明,对事情背景和条件进行分析与推理。

(三)俄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

汉语造句主要是以意合句,句型特点是散点式的。而俄语造句偏重理性,句型比较刻板生硬,以形达意,以格数关系来反映区别动作行为的主体和客体,采用形和法。形和法即“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在对俄罗斯汉学名著《中国人的神话观与神话》的汉译译文与原文的对比中折射出了俄汉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3]

三、《中国人的神话观与神话》(节选)汉译策略

(一)句子语序的调整

1.  По окончания летних и осенних полевых работ, китаянки в начале ноября принимались за ткацкие станки, имея в виду заготовку материй, потребных в домашнем обиходе.

在十一月初,即春秋农忙结束之际,中国人开始织布,以备过冬之需。

2. Период времени с конца ноября до дня зимнего солнцестояния был тем периодом, когда по преимуществу заключались браки.
自十一月末起直至冬至的这段时间是频繁举办婚礼的时间。
    由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得知由于俄汉思维的差异对于时间进行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差异,俄语的思维方式是由部分到整体,而汉语的思维方式则恰恰相反,是由整体到部分。在翻译中我们要将俄语的由部分到整体的句式结构翻译成符合汉语使用习惯的由整体到部分,例如“в начале ноября”翻译为十一月初;“с конца ноября до дня зимнего солнцестояния” 翻译为自十一月末起至冬至;“в начале летнего сезона” 翻译为夏初。
3. Север - то место, которое не посещается солнцем; холодный север противоположен югу, согреваемому солнечными лучами.
北方是指日照稀少的地方,寒冷的北方与日照充足的南方是相对应的。
俄语句式结构相对死板固定,非一致定语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引起语法上的歧义。因此,在俄译汉的过程中,在符合汉语使用习惯的过程中不能过分改变原语中的意思,应当注意在汉俄翻译过程中不能忽略定语的重要性。例如第五个句子中“согреваемому солнечными лучами”要分析其在原文成分结构,分析其作为的是“югу”定语,因此应当对于进行处理成定语结构,翻译为“日照充足的南方”。但是如果不结合句型结构,也很有可能将其翻译为“南方日照充足”。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日照充足”就充当了谓语成分,与原文对其所要求的句型结构不符,会导致句意错乱。
(二)句子成分和语态的调整
俄语与汉语的思维方式不同,明显地表现在各自的表达习惯与造句特点。汉语的句子成分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类。而俄语句子成分分为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其中主语和谓语是主要成分,是句子的结构中心;补语、定语、状语是次要成分,在语法上从属、说明主要成分或其他次要成分。在翻译时,为了符合双方语言的表达习惯,应当对句子成分进行调整。
1. На китайских кладбищах обыкновенно садятся кипарисы, сосны и тополи, потому что в глазах народа, эти деревня - символы непререкаемости жизни души человеческой.
中国人会在墓地上种植柏树、松树和杨树,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树木象征着亡灵安息。
2. Из крови воинов, павших на поле битвы, порождается, говорят, саранча.
据说,战死沙场的将士血肉可以生出蝗虫。
以上两个句子在俄语语法上都没有错误,但是如果进行对照直译,则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此。在俄译汉时,应对句子的主语加以处理,例如第一个句子中将状语“На китайских кладбищах”译为“中国人会在墓地上”;第二个句子中将状语“Из крови воинов”译为“将士血肉”。
(三)空缺现象的处理与调整
     由于俄汉民族不同文化导致的思维方式的差异,翻译过程中不可以避免要处理语言之间的空缺问题,语言互译的空缺就是一种语言的词意和寓意在另一种语言中无法找到相对应的涵意词。本文在将俄罗斯汉学名著《中国人的神话观和神话》一书原文与译文比较研究时发现,本书在以俄罗斯人的思维角度来介绍中国神话的同时也对双语之间的空缺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在将俄罗斯汉学名著《中国人的神话观和神话》进行汉译后,总结翻译策略时,将空缺现象的类型主要分为语言类空缺与文化类空缺[4]
1.语言类空缺
У китайцев сложилось убеждение, что на звездах обитают души усопших людей и разнего рода духи.
在以上的句子中,俄语原文无法在译语中找到等值词,因此译者需要通过不同的空缺消除方法进行翻译。例如“разнего рода духи”对应的汉语是“各种各样的灵魂”,意思模糊不明确,因此应该对其进行消除转换成“神仙”的意思[5-6]
2.文化类空缺
Почему у китайцев ворон считается символом солнца, черепаха символом севера, лазоревый дракон - востока, красная птица -юга, белый тигр -запада?
在此句中,基于自身的神话观,中国人把青龙当作东方的象征符号,这是在俄罗斯人思维方式中所不能理解的。因为在西方文化中,尤其是基督教文化中,龙的形象是邪恶的象征,这与中国人眼中的龙的形象截然相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在翻译后对具体事物进行注释说明,从而更好使异语读者理解。
神话被公认为是小说的滥觞,《中国人的神话观与神话》作为第一部介绍中国神话的外语著作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深刻剖析俄汉思维的差异,研究总结神话领域俄汉翻译的策略,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的跨交际能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成文艳. 俄罗斯的中国神话翻译与研究[J]. 俄罗斯文艺, 2016, (1): 17-24.
[2]陈金鹏. 超越“中国停滞论”———格奥尔吉耶夫斯基的中国历史观阐释[J]. 理论学刊,2010,(7):111-114.
[3]王均霞. 将中国学者眼中的中国神话引向世界—《中国神话手册》读后感[J]. 民间学术论坛,2009,1(7):94-95.
[4]张玉兰. 俄汉翻译中思维差异对句法结构的影响及其翻译技巧[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5]张旭雯. 俄汉翻译中的空缺现象及其消除策略[D]. 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6]杨洁,李传勋.俄罗斯民族性格基质及其表征[J],2014,(5):16-25.
 
基金项目: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项目名称:俄罗斯汉学名著《中国人的神话管与神话》汉译研究(项目编号:202110172A055)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