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文化类综艺节目对青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
发布时间:22-06-22 点击次数:131
摘要:文化类综艺节目是文艺作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典范,它的迅速发展开启了综艺节目的新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观众传播传统文化精髓,使观众在提高知识素养的同时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广大观众的爱国热情。当今社会,文化类综艺节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青年的日常生活中,必须充分利用其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势,克服其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寻找节目的创新路径,厚植节目的文化底蕴,继而在保持文化类综艺节目长久生命力的基础上优化其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节目;青年;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引导广大青年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不仅是主流媒体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义务和职守。文化类综艺节目由于具有文化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特点,日益受到广大青年观众的关注与喜爱,成为对青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但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娱乐性综艺节目及网络短视频对文化类综艺节目受众的严重分流、文化类综艺节目类型的同质化等,都极大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类综艺节目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必须充分挖掘新颖的传统文化资源,创造丰富的节目形式;同时,借助融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打造成熟的节目品牌,使文化类综艺节目成为青年自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一.充分利用尚未挖掘的传统文化资源,实现传统文化的“双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中指出要挖掘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制作播出更多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文化类节目[]。文化类综艺节目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其与时俱进的优秀文化内容,在于其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阐释。当今社会,广大电视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对于文化类综艺节目内容的要求也与日俱增。特别是作为已有一定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的青年群体,部分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传统文化的肤浅解读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团队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层文化”与“核心文化”,而不是仅仅拘泥于“表层文化”。中华民族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文化类综艺节目必须跳出以往的舒适区,寻找除古诗词、国家宝藏等之外的优秀文化资源,包括神话传说、典故、历史名著、名人传奇等,使青年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熏陶下,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传统文化教育在帮助青年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其内容中所蕴含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该结合现实的“三观”教育引经据典进行精神文化的再创作,例如,中国古代绵延至今的民本思想,文天祥精忠报国的精神,“言必信、行必果”,儒家“仁者爱人”的主张等,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那么我们就要用文化类综艺节目对其进行重点宣传和弘扬,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思想不仅为青年人所了解,而且可以在现实教育中加以发挥和应用,使之成为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所以说,文化类综艺节目必须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提炼出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在帮助受众获取知识的同时,对其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为了吸引青年的观看、方便青年的理解,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和表现也尤为重要。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传统文化的转译方面要符合现代的语言形式,对于传统文化载体背后深层含义的解读必须通俗易懂,更可以利用当下热门的流行音乐、3D技术、动画视频等年轻人喜爱的现代化形式,从而改变观众对于文化类综艺节目严肃刻板的印象,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丰富节目形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内容达到优质的基础上,挖掘丰富的节目形式也成为其制胜的关键。面对节目形式同质化较为严重的现实挑战,不断挖掘符合观众审美要求、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节目形式成为节目制作团队应重点考虑的内容。
首先,文化类综艺节目要融入不同的艺术形式,实现室内与户外录制的双向发展。文艺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样、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攻克节目同质化、增加观众度的重要思路。不同的观众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阅历等的不同,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喜恶程度也会不同。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利用自己节目形式灵活自由的优势,实现不同艺术形式的有效融合,从而满足不同品位观众的需求。此外,文化类综艺节目不应该拘泥于室内录制的形式,而应该充分研究受到观众大力追捧的户外真人秀,寻找其对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有益方面。例如深入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的城市,给观众以更加直观的感受而不是仅凭借文字在脑海中进行构想。
其次,文化类综艺节目要重视节目内容的故事化展现。将冰冷的文字转译成生动的故事,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演绎。同时,必须要赋予故事充分的情感,增强故事内容的感染力,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再次,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实现与观众的双向互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感。电视台单方面的文化灌输总会给观众带来被动接受文化教育的感受,观看节目的兴趣也会大大减弱。因此,要从增强观众参与性的角度创新节目形式,比如,利用接收观众关于传统文化内容选择的投稿、选拔素人嘉宾参加节目录制、增加节目官方新媒体账号与观众之间的线上互动、开通网络视频弹幕等互动形式,使观众更多地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切实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三.打造成熟的节目品牌,提高节目的知名度
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想长期在综艺市场立足,增强传统文化传播的实效性,必须打造成熟的节目品牌。要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的优势,整合多种传播渠道,扩大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范围。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电视媒体青年受众遭遇分流。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变竞争为合作,扩大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曝光度。微博用户2020发展报告显示,微博用户继续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和00后占比接近80%,90后成为媒体官微的主力粉丝。如今,微博已渗透进青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这个群体了解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文化类综艺节目要与时俱进,抓住媒体融合带来的机遇,经营好各大自媒体平台的官方账号,对节目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要善于提炼节目中的精彩预告,挖掘节目看点,同时也要善于从节目出发,制造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热门话题,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交流,真正让节目“出圈”,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同时也要加强与各热门视频公司的合作,增加节目的播放平台,从而弥补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固定、选择灵活性差的缺陷。
此外,文化类综艺节目必须要找准自己的品牌定位,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要找准节目的目标受众,并通过节目优质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为目标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措施,培养受众的忠诚度。不同年龄段及知识背景的受众观看节目的目的不同,在确定好目标受众后,必须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选择节目主题,打造个性化的节目风格,大到主持人和嘉宾的选择、舞台风格设计、内容选择及节目形式,小到背景音乐、节目海报等,都必须与节目的特点相契合。从而使节目在观众心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以达到节目在综艺节目市场中长久立足,扩大传统文化传播的范围和时间的目的。
四.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发挥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历来强调要面向全国、聚焦青少年[]。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强调,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为了改善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欠缺的现状,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主动接受文化类综艺节目影响的同时,将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引入课堂。思政课教师在讲解爱国主义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播放优秀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片段,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更有利于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自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教育者可以向受教育者推荐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创新性较高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并通过布置观后感的形式及时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以此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
其次,高校要加强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借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最受青年人欢迎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并借鉴这些节目的形式在校园中开展相似的文化活动。例如,可以借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开展“校园诗词大会”,吸引广大诗词爱好者的注意,有利于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传统文化氛围的影响,在弥补诗词知识欠缺的同时增强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发挥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阻碍。想要克服挑战,实现传统文化传播效力的最大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寻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电视媒体要主动承担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双创”。国家和学校也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文化类综艺节目资源,加强对青年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从而达到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切实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19(A02).
[2]刘晓萍.文化传承语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话语策略分析[J].中国电视,2018(11):56.
[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6.
[4]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9:9.
 
 
作者简介:王冰洁(1997-),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