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2-06-21 点击次数:155
[摘要]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引擎已经发生改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放眼“十四五”,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节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高风险的特点难以获取资金,资金配置不均衡导致融资效率低下,面临融资困境。因此,本文首先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困境,其次分析影响其融资效率的因素,最后给出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融资困境
一、理论概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强调其成长潜力、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目标导向性、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国家政策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其他产业进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一只极具发展前景的“潜力股”。
(二)融资效率
融资效率可以从企业的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两方面体现,指为了提高企业价值、实现利润最大化,最大程度保证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最低的前提下,进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合理运用资金的能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现状
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增发新股、资产证券化以及政策性融资等方式进行融资,其中政策性融资在融资过程中不仅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能够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因此受到新兴产业的融资偏好[1]。当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被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规划当中,地位不可小觑,但是在完善政策性融资体系,加强对新兴产业融资支持的同时,受制于我国落后的金融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一定问题。
(一)融资渠道受限
在我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的市场发展缓慢、规模小、融资方式单一,这使得其发展速度缓慢、融资效率低下,当下亟待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以此促进其长足发展。
目前,我国缺乏服务新兴产业的定向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大型企业而非中小企业,导致新兴产业融资难;其次,同质化严重、数量多是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普遍不重视金融创新,导致金融衍生品种类匮乏,无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提供专业化支持,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处于初始时期,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各种风险相对较高,偿债能力得不到保障,削弱投资者投资这类企业的动机,导致其融资效率低下;最后,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交易过程中双方无法做到充分了解,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无法有效进行多元化融资,同时还要承担第三方担保机构在融资过程中不规范操作所带来的风险[2]
(二)政府支持力度弱
纵观国际,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经济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政策性金融支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处在经济转型期,迫切需要政府力量来支持新兴产业的高效发展;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水平高,出于提高创新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也需要政府力量来扶持新兴产业。
现阶段就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方面,政府支持力度弱,首先体现在扶持机制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政策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高风险高投入等特点而造成的融资难问题;其次体现在监管方面,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监管不善的问题,这使得内幕交易、恶意收购等事件频发,当此类行为愈演愈烈时就会爆发风险并传递至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其融资;再次体现在法律层面,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的完善法律体系,能够充分支持新兴产业运作,而我国制度体系建设还较为落后,在保障新兴产业良好有序发展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最后体现在交易层面,交易双方之间缺乏了解,信息不透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由第三方担保机构介入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问题,降低信贷风险[3]。同时,担保机构自身的内部管理能力不足,擅自挪用资金的现象也频频出现,增加了融资担保体系的风险。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
本文分别从内外部两方面对融资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如下:
(一)外部因素
1.融资主体自由度
融资主体自由度是指外界对融资主体的约束,这种约束与融资主体的融资效率和对资金的自由支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按企业融资方式分类,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三者的融资主体自由度依次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反映股东的投资报酬率,在股权融资过程中为了解决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股东会采取相应措施,如定期检查公司财务报表,成立监事会监督管理层,规定资金的流向来保护自身利益,并且在外部约束方面也受到投资者的影响。债权融资相对于股权融资融资约束更小,董事会有权干预债权人的决策从而增加融资主体自由度[4]
2.宏观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繁荣与萧条更迭往复的现象,分为繁荣、萧条、衰退、复苏四个阶段,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通过改变企业融资成本与资金利用率改变企业融资效率。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发展迅速,利润增加,融资效率增加;经济下滑,企业发展困难,利润减少,融资效率降低。
3.金融市场成熟程度
金融市场可以分为交易长期金融工具的资本市场和交易短期金融工具的货币市场。金融市场越成熟,受益于丰富的融资渠道,庞大的资金规模与多元的资金供给者,资金需求方能够更容易地获得融资,尤其是处于融资劣势的中小企业更容易从中获益;金融市场越不成熟,资金供给者偏向于投资国有企业等经营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大型企业而非中小企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金融市场成熟程度决定资本市场融资的完备与发达程度,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往往与金融市场成熟程度正相关,外源融资对于企业的发展与扩张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融资模式单一,股权与债权融资门槛高,对中小企业不友好,使其无法获得有效融资,这无疑会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效率,使其发展受限。维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功能,货币市场为短期资金供求双方提供规范的交易场所,提供稳定的交易资金来源。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进行传导,政策宽松时往往融资效率较高,政策紧缩时往往融资效率较低。
(二)内部因素
1.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指融资过程中企业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为了达到融资目的而花费的寻租成本,企业管理层、企业股东和企业债权人三者之间的代理成本,融资成功后支付给股东和债权人的股利与利息等。
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政府直接投资是其主要的融资来源,在缺乏有效监督的环境下,这就会提高“政府寻租”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加融资成本。企业融资所付出代价即为企业融资成本,融资费用可看作融资成本的一种,成本越大,融资效率越低。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融资方式对资本结构进行动态调整,科学选择融资方式,在减少融资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融资效率。
2.融资结构
不同来源的各类资金占比情况被称为融资结构。MM定理2指出财务会增加公司的整体价值,高杠杆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同时也可以享受税盾节税的好处,增加企业价值。但根据静态权衡理论,债务的存在会引发企业财务困境成本的出现,引发债权人与公司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此时融资效率由于资产负债率的过度提高而降低,公司价值下降,阻碍长远发展。
3.资金利用率
公司对所融入资金的使用效率被称为资金利用率,主要体现在能否为公司创造理想的利润。一方面,通过内源融资来增加留存收益这一方式便利可行,资金能迅速到位,而外源融资会面临由于认购不足导致筹资额不足的情况,并且银行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往往会进行信贷配给,导致银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高风险高收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在特点,出于安全性考虑,政府往往对其资金投向有所限制,导致其无法充分利用资金,影响融资效率。
三、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效率的建议
目前,发达国家仍是引领技术进步的主流。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但缺乏政策指引和肆意鼓励发展这两大问题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无法持续健康发展,资金浪费严重,因此我们应该重点改革经济体制,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目标导向,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5]
(一)发挥金融支持功能,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企业能否顺利融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现代金融市场具有资金配置、分散风险和形成价格的功能。根据融资主体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融资方式对于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效率十分重要,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为国有背景浓厚的新能源汽车、风电企业提供融资;由发展势头强劲的民企引领的生物医药、光伏企业可以在主板上市融资;初具规模的新材料、节能环保企业可在中小企业板、新三板融资;小微新兴企业则更多需要政府的直接支持。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仍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非常单一,金融机构作为其主要融资方,应该完善贷款标准,建立融资担保体系,破除其融资障碍。
(二)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政府角色定位转变
政策性金融支持能有效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政府经费支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一,多数企业研发资金不足,面临窘境,政府可为其提供研发资金;第二,设立产业支持基金,通过专项贷款的方式助力中小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第三,发挥融资担保的作用,降低信贷风险,完善政策性融资功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是政府的两种基本干预模式,当涉及技术研发领域时要求政府深层次参与,保证研发体系的完善,此时需要采取政府主导模式。
(三)创新担保方式,建立信用担保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仅以其自身信用进行融资已经无法满足自身需求,这时就需要担保机构介入,最大程度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通过创新担保方式,信用担保可以为新兴产业的融资提供强力支持,其杠杆程度优于传统的税收优惠与信贷支持。有效发挥信用担保的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对担保行业形成一定的规范和监督作用;其次,建立多元化的担保机构,除政府担保基金以外,设立民间担保基金,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最后,加强监管,规定杠杆倍数上限,为了解决担保机构自身可能承担风险过大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再担保的形式进行风险分散。
参考文献:
[1]贺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问题探析[J].海南金融,2015(06):24-27.
[2]阚景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34):83-88.
[3]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肖兴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07):47-60.
[4]田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J]. 现代管理科学,2014(4):13-16
[5]王玉荣,吴刚.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研究[J].西部论坛,2018,28(01):118-124.
作者简介:蔡子钰(1995-),男,汉族,江苏无锡,青海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项目编号:65M2021092。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