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视角下茂县羌族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2-06-21 点击次数:115
摘  要  羌族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羌族文化作为活的“文化石”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在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开展,羌族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羌族文化的弘扬,实现羌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本文将以地方性知识为视角,探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茂县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与存在的困境,再结合地方性知识为茂县羌族的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指导羌族旅游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羌族;地方性知识;旅游开发;对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与精神产物的总和。茂县拥有丰富的羌族文化资源,如何实现羌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发展达到平衡的状态是茂县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地方性知识视角出发,深刻地认识羌族文化的核心和内涵,从文化的核心中发掘旅游资源,在旅游中更好地展示羌族文化,实现文化保护和旅游经济的双重发展,这是羌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
一、茂县羌族旅游政策开发的重大意义
羌族文化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羌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茂县作为羌族的聚居地,具有独特的羌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羌族文化使得羌族旅游的开发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目前,羌族文化旅游已经走入大众的视野中,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羌族文化是茂县旅游发展的核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羌族文化旅游一方面有助于推动茂县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宣扬民族文化、推动羌族文化更加繁荣。
二、关于茂县旅游开发的基础
(一)茂县的概况
茂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向四川平原西部的过渡地带,穿过岷江和涪江上游的高山峡谷。茂县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交通要地,是经“西九环”通往九寨沟和黄龙的交通要道。截至2019年底,茂县是中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除羌族还有其他民族居住在该县,包括汉族、藏族和回族等民族。总的来说,茂县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旅游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羌族和多元的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茂县民族旅游资源。
(二)关于茂县的旅游资源
茂县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羌族悠久的历史,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成为茂县羌族地区最宝贵的财富。根据数据统计,在自然资源方面,目前茂县有羌乡古寨,有牟托、坪头、甘清、安乡、水西等10个精品乡村旅游村寨,这也是羌族文化最重要的展示地[1]。同时,茂县还有目前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的叠溪古城地震遗址、土地岭省级森林公园;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黑虎羌寨碉楼群、叠溪点将台摩岩造像旅游资源[2]。在文化资源方面,有瓦尔俄足节民族节日、羌笛和羌绣,还有咂酒、转山会、推杆、莎朗、等大量古羌民俗文化资源。另外,茂县还有牦牛肉干、青脆李、脆红李等众多农副土特旅游商品。总的来说,茂县羌族地区的资源丰富,可以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
三、茂县羌族旅游开发的现状
(一)茂县旅游开发的策略
党的十九大会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随着这一战略的不断深入,茂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一直致力于依靠旅游业发展自己经济的道路。乡村不同于城市,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包含自然、经济、社会等,同时乡村还具有多重功能,比如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充分发挥乡村的独特优势,走“旅游带动”发展道路,按照“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依托羌族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羌族的文化旅游。目前,茂县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也开展了羌文化产业“一园”“一廊”“一区”的建设,其中“一园”是指中国古羌城暨羌文化产业园;“一廊”是指羌族文化旅游走廊;“一区”是指羌文化原生态核心保护区,旨在深度挖掘羌族文化,让羌族文化发挥其更大的优势,走向更高层次的挖掘平台,推动其经济发展。另外,羌族文化作为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茂县抓住了羌族文化这一文化特征,大力开发羌族民族特色产品,努力创造羌族民族文化品牌,让羌族文化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茂县也对先前旅游开发的战略进行了反思,开启了补短板的发展战略,注重羌族文化的体验性,打造了羌族婚俗体验、《羌山情韵》舞台剧、民俗风情体验街等多种新项目,重点关注游客的体验感。至于自然风光旅游方面,也是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休闲等旅游产业,利用自然资料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二)茂县旅游发展的困境——商业化与同质化
羌族文化是羌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目前随着羌族文化的不断开发,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成为了矛盾体,羌族的文化习俗变成了旅游资源,羌族文化沦为了牟取利益的非物质工具。文化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为游客提供富含民族文化内涵的手段。目前羌族文化旅游吸引游客的大多是羌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体验街,而民俗风情体验街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这是一个普遍的共识,游客无法真正体验到纯正的民族文化。另外,刺绣的吸引力也不大,大多数游客基本上是粗略的浏览和观看,无法更深层次的文化熏陶。
尽管茂县现在也开展了体验式旅游,但是大多数的游客因时间等诸多因素很难做到切身体验,这无疑将羌族文化成为了一种摆设。首先,单纯的展示或者销售带有羌族文化特性的商业产品,让其文化成了经济的附属品,经济是第一位的,文化是第二位的,最终使羌族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错位现象突出,经济利益与文化保护的杠杠失去了平衡,羌族文化发展也越来越商业化;其次,由于羌族处于多元民族地区,其文化也受到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的影响较大,使羌族文化跟藏族和汉族文化的差异缩小,特别是羌族目前汉化越来越严重,讲羌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穿羌族服装的人也越来越少,熟悉羌族节日习俗的人也越来越汉化;最后,自然灾害对羌族文化的破坏更是雪上加霜,让羌族文化失去了原汁原味,而在重建的过程中,汉族文化的元素逐渐渗透到羌族文化中,让羌族文化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四、羌族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个地方总有自己独特的“知识”,这也是格尔茨在他的《地方性知识》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地方性知识”。他认为由于知识总是在自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情境中产生并得到辩护,因此我们对知识的考察和理解必须关注它形成的具体历史条件,地方性知识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观念。结合对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的理解,对茂县羌族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羌族文化背后深层次的蕴含。通过现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让游客对羌族文化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打造民族旅游文化品牌,走特色化道路。羌族的旅游资源还有一部分是自然资源,对于自然资源更是要注重保护,因为自然资源存在一旦破坏就不可逆的趋势。因此,结合对地方性知识的理解,我们要对自然资源在欣赏的同时注重保护,走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
(一)发展路径之一:特色旅游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亮点和新颖之处,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可以增强旅游的竞争力,在众多的旅游资源中脱颖而出。羌族文化作为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其独特性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大优势。作为旅游开发者层面,旅游开发在文化内涵上要高度重视文化内涵,要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这也就要求在文化产品的开发上要注重体验性,让旅游者亲身感受到羌族文化的魅力,还要打造收藏价值高、使用价值突出、带有浓厚的羌族文化氛围的旅游文化商品,使其文化产品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平衡。政府要多元主导,从政府自身、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加强尊重和保护羌族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只有民族文化被完整地保留,才能为特色旅游的开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另外也要在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中保护好民族特色,在众多民族文化中求同存异,大力发扬羌族民族文化特色,走特色化旅游发展道路[3]
(二)发展路径之二:生态旅游
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话题的一大热点。茂县作为旅游乡村,其对生态的关注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生态旅游”顾名思义指的是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价值,开展旅游活动,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的一种新的道路。茂县拥有着具有民族气息的羌寨,让其村寨走生态旅游发展的道路也是一大创新之举[4]。羌寨作为羌族文化的载体,在羌寨中感觉羌族文化会更有氛围,可以让游客在村寨中感受原汁原味的羌族日常生活。因此,做好羌寨的环境保护,保持羌寨原有的生态氛围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原生态的羌寨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以达到推动茂县经济发展的目的。另外,茂县地区除了拥有村寨之外,还拥有自然资源——宝鼎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岭省级森林公园等以自然景观为依托的旅游景点。因此加大生态旅游也是对茂县羌族自然资源的一种保护,让其自然与经济之间实现平衡共生,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起体现着人们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处关系的追求,也是人们对人与自然的一种反思,一方面有利于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此外,生态旅游还能带来“旅游资源”观念的革命,这一举措也有利于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与更新,促进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总的来说,无论从村寨还是自然资源等来说,发展生态旅游也是茂县旅游发展的一大创新之路,这一举措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也是符合人与自然关系要求的。
结语
茂县拥有丰富的羌族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5]。这需要走特色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各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强顶层谋划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让羌族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国家文化繁荣兴盛的创新力量。
参考文献
[1] 叶世林. 茂县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2, 009(011):219.
[2] 王康.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宝贵的旅游经济财富——试论茂县历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容、特点与价值[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
[3] 张莉,唐玲娜.旅游产业和羌民族文化协同发展的思考——以四川省茂县古羌城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3):94+105.
[4] 周杰.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生态旅游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桂林市秀峰区“芦笛三村”为例[J].特区经济,2020(06):144-146.
[5] 叶梓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羌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基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调查[J].新西部,2018(20):15-16.
作者简介:吴宇婷,1996,女,汉族,四川省巴中市,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学。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