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发布时间:22-06-21 点击次数:161
摘要:闽南文化具有崇祖爱乡、重义守信、团结拼搏、开放包容的丰富内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闽南地区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多的契合点,所以我们在传承闽南文化的基础上,要对其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服务。
关键词:闽南文化;价值观;联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儿女通过努力奋斗,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且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基本制度和体制,为与这些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当今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
二、闽南文化的内涵
闽南文化,一般是指分布在中国福建省的泉州、厦门和漳州地区的人们共同创造且一代一代传承和发展的地区性文化。先秦时代,随着中原地区频繁的战乱,大量北方汉民南迁,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能,同时,还带来了大量中原文化,在与本地土著闽越人的海洋文化的相互沟通和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闽南文化基石。后来由于海上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闽南文化吸收和融入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不断得到创新发展。闽南文化在传承和扬弃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充分汲取了爱国爱乡、开拓进取、和谐融合、自强不息等积极因子,同时又保持着许多具有鲜明地方风格的特点。总之,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崇乡敬祖的生活观念、敢拼会赢的精神气质、重义守信的价值理念、山海交融的行为模式。
(一)崇乡敬祖的生活观念
崇乡敬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取向和家乡情谊,也是中国闽南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闽南人非常重视对先祖的认同,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生活艺术和一种心理意识。不管是生活在闽台地区,又或在南洋地区甚至远漂国外的闽南人,心中都有着强烈的乡祖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看到他们在自家门楣上刻着家庭姓氏郡望(如九牧傅芳、江夏流芳、陇西衍派),表达对祖先的景仰与家庭的由来。离开家乡越久的闽南人,他们就越不能忘记自己来自哪里。当他们漂洋过海进入台湾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刻上了自己姓氏的由来,以表达对故乡祖先的眷恋。远在异乡的闽南人,更是将宗族血统视为命脉,并以此纪念祖先,追溯家族渊源,谒祖朝宗。除此之外,他们还采用修家谱、建会馆等不同形式,来凝聚家族血缘。在儒家传统文化和强烈的家庭意识的影响下,闽南人只要家庭有一定的收入,只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他们就会做好事,比如修桥铺路、建立学校、帮扶济困等等。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承载着闽南文化的闽南方言不仅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系统,而且大量使用了古汉语的基本词汇,如《世说新语》(刘义庆,403年-444年)中以“饭”表示“干饭”,以“麋(糜)”表示“稀饭”,以“筯(箸)”表示“筷子”,“眠床”指“床”,“闹热”即“热闹”,“暝”即“晚上”。“面桶”,指的是“洗脸的盆”,《水浒全传》(施耐庵,1296年-约1370年)第二十一回:“捱到五更,宋江起来,面桶里洗了脸。泉州话今仍称“脸盆”为“面桶”,又如熟语“面桶汤”(汤,指热水)。闽南话是与中国古代汉语最相似的一种地方语言,被中国学术界称为“活化石”。由于有了这种古韵独特的闽南方言,流传在福建、台湾以及南洋等地区的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布袋戏等得以一直保持着古雅的传统文化色彩。
(二)敢拼会赢的精神气质
不管你知不知道闽南文化,闽南有一首著名的歌曲《爱拼才会赢》,你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它的旋律许多人都很熟悉。这首歌充分传达了现代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也体现了闽南人锐意进取、勇于尝试、勇于追求新事物的独特个性。“爱拼敢赢”的拼搏精神不仅为男性同胞所共有,也深深地流淌在闽南女性同胞的血液中。在上个世纪,大约有15000名民工参与修建“惠女水库”,其中妇女多达13000人。闽南人善拼,他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把握发展机遇,努力发掘有利可图的商机。因此,在南安水头镇,不生产石头。然而,由于改革开放的机遇,水头人知道石头是建筑的主要材料。因此,一家家建筑石材销售公司鳞次栉比地建立了起来,来自整个世界各地的优质石材都被运到这里,在这里被切割、研磨,然后运往世界各地,水头已成为全球石材集散地,闽南人“敢拼会赢”的精神文化气质已逐渐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三)重义守信的价值观念
“重义守信”传达了闽南人内心深处的求真理念。闽南人因为敢于努力追求利益而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商人。他们在国内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经商能力,闽南地区民间一直流传着“卖三占钱土豆也要做头家”的说法,生动且准确地诠释了闽南文化中的一种商业竞争气场;宋代著名文人刘可庄在《泉州南郭》书中,描述了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开拓进取的闽南商人:“海贾归来富不赀,以身殉货绝堪悲。似闻近日鸡林相,只博黄金不博诗。”同时,闽南人也善于谋利,诚信经商,他们注重互利共赢,倡导文明交流。他们心胸开阔,胸怀宽广,海纳百川。无论他们是在闽南本地,还是在国外,只要有人愿意真诚合作,谋求共同发展,闽南人就一定可以做到真诚相待,和睦相处,并且充分尊重他人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民族宗教信仰。1271年,泉州已经是一个国际大都市。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开放和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蓬勃发展,许多宗教信仰涌入闽南地区,伊斯兰教在唐初传入泉州,泉州市现在仍然拥有中国最古老的清净寺,且有一处世界闻名的中国伊斯兰教朝拜圣地——灵山圣墓。景教、摩尼教、印度教先后在泉州云集。19世纪末,随着基督教、天主教的重新扩大传入,日本宗教、犹太教一度也在泉州进行传播,再加上汉晋时期传入的道教佛教,多种宗教聚集的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人们追“利”的理想同时,闽南人也以“义”著称。他们非常崇拜关羽,称他为帝爷公。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闽南人的足迹已经遍及当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人生经历艰难困苦,知道抱团取暖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建会馆、兴学堂、联谊乡亲,助弱扶危。闽南人非常热爱祖国,热衷于公益教育,回馈乡梓。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归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曾经把自己的财产募捐到学校,他的创业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今天的几代人。在汶川地震中,台塑大王王永庆第一个捐出1亿元,金额大得令人惊叹,华侨李陆大爱国爱乡,捐了巨额资金创办学校,远近闻名。闽南人崇尚经商,回馈他人,慷慨给予,这种义利观震惊了整个世界。
(四)山海交融的行为模式
“山海交融”就是指闽南人因势制宜。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完全不同的民族地域文化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民族风格。闽南复杂的民族生存环境,形成了许多闽南人善于趋利避害的特殊民族性格。在安溪、永春、德化等偏远山区,他们可以靠山吃山,当家庭、社会生活涉及各种选择时,他们仍然可以轻松转向汪洋大海。晋江、惠安、石狮、龙海、东山等地背山面海,可以面向大海求生并取得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在淡季和禁海的特殊时期,他们仍然可以轻松耕山雕石。总之,闽南人们在骨子里天然具有山海交融的性格特点,既能轻松开山拓荒,又能驾驭浩瀚大洋;既能大规模发展农业,又能大力发展商贸。近代至今,有不少山区耕作者翻山越岭,踏出自己家门,闯荡大海谋生,漂洋“过番”,甚至渡峡入台,寻找生存之道。据调查,目前安溪籍台湾人民已经多达230万余人,约占台湾地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闽南人的山海融合还在于他们有广阔的视野,闽南地区土地贫瘠,人口稠密,需要人们以海为田,发展商贸来谋生和养家糊口。早在唐宋时期,他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尝试出海经商,参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建设,并创建了刺桐港。闽南人是代表我国古代商品意识最早觉醒、商业社会文明最早出现的几个族群之一,代表中华民族并且联系当今世界的最主要族群。今天的泉州,工业繁荣,民营企业林立,一群草根企业家正在努力实现新经济时代繁荣发展的理想,并打造了著名的“民办特区”[]。闽南人山海交融还体现在敢于把握机遇,车到山前必有路,不慨叹土地不足,不等待国家财政救济;坚持“输人不输阵”的信念,坚信“只有想不到的,未有做不成的”,努力就能梦想成真,让自已走上富足道路,就如在一张白纸上勾勒出鞋服纺织、陶瓷建筑、食用纸制品、雨伞拉链等强大产业,打造全省著名的“晋江经验”!“山海融通”已然成了闽南的典型特色。
、闽南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闽南文化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的不少内容都契合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并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价值涵养。
(一)闽南文化蕴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在价值目标上,闽南传统文化可以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培育和践行提供借鉴。闽南传统文化既蕴含着追求国泰民安、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理想世界的思想,又同时蕴含着艰苦创业、崇文重教、国富民强的精神,自古至今,闽南地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如俞大猷、郑成功、施琅、陈嘉庚等人的事例,在当今深受闽南文化精神的熏陶,闽南地区出现了一批爱国爱乡、爱拼敢赢的企业家,他们艰苦创业,辛勤耕耘,成就了恒安、安踏、九牧王等全国知名企业,可以从这些例子中看出闽南人们崇尚富裕和文明,它们是闽南人们追求富裕幸福和奋发努力的真实写照。崇尚文化、重视教育是闽南文化的传统,也是闽南人崇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精神体现。另外,不知大家听过泉州礼让巷吗?故事还得从明朝中期开始讲起,当时泉州籍京官林御史家与本地唐氏指挥家毗邻而居,他们因屋檐滴水问题经常发生各种纠纷,最后由于两家人相互谅解问题得到和谐友好解决,相邻两家各自让出毗邻屋墙的三尺地,从当时寸土必争直到现在相让出的六尺巷,由此这条巷子被当地乡亲们给了一个昵称,称呼为“礼让巷”[]。这个动人的故事充分体现了闽南人的仁爱、礼让、慷慨、和谐的人文精神。
(二)闽南文化契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导向
闽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和积极利用这些优秀传统思想的深沉力量,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例如,改革创新、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已经成为闽南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主要社会价值目标,由此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闽南人对“自由”的重要精神的追求。例如,在反对传统的道德体系中,闽南思想家李贽就已经明确提出了维护社会个人独立和积极倡导民主的思想,而且清楚地提出了包括“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商贾亦何可鄙之有?”等等圣贤平等、士商一致的思想,成为平等、自由等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李光地明确做到社会公平正义、不偏不倚、报国奉献精神,到被称为“时代完人”的黄道周的正直品格,再到陈嘉庚的正直廉洁,“言人之所不敢言,为人之所不敢为”,在闽南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公平正义事件,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深深扎根于人心之中。还有朱熹在法治方面所提出的“法者,天下之理”、“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等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闽南地区。
(三)闽南文化蕴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标准
闽南地区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首先,闽南传统文化充分浓缩了当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朱熹“念书志在圣人,为官心怀君国”,郑成功“驱夷护国”,闽南海外华人“爱国爱乡、寻根访古”,陈嘉庚大力支持我们祖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投身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等。其次,朱熹等人还用“爱岗敬业”这句话来教育闽南人需要敬业,“中国医学之母”林巧稚曾说过,“我宁愿做一辈子值班医生”,“我要与我的工作事业共存”,这些话正是现代闽南人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的完美体现。此外,诚信,李光地“百种奸伪,不如一实”以及福建闽南商人的“儒商诚信经营”都充分体现了现代闽南人的诚信敬业的品格,闽南地区方言中“生意哪无讲诚信,谁人心内会秋称”充分揭示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意义。闽南地区传统文化也十分崇尚友谊与包容,具有“山海融通、多元共存”的鲜明特点,闽南地区每个人都具有“急公好义、回馈桑梓”的优良品德,闽南传统文化中的常用谚语“买卖算分,相请无论”等,这些都无疑是闽南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完美体现。最后,由于闽南传统文化一直以来注重良好邻里之间的社会道德关系调节,亲仁善邻、互帮互助已成为现代闽南人之间处理良好邻里关系的主要文化共识。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包括闽南文化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凝练。它们在内容上具有相融性,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在社会实践上具有科学性。继承和弘扬闽南文化,对培育爱国爱乡、敬业奉献、诚实善良、慈善救助、尊老爱幼、睦邻友好等良好品格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姜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N].人民日报,2018-02-22(07).
[2]重乡崇祖 爱拼敢赢 重义求利 山海交融 闽南人的精神世界[EB/OL].泉州网,2019-04-12.https://m.qzwb.com/gb/content/2019-04/12/content_5973768.htm.
[3]古巷故居:延续千年历史文脉》[EB/OL].新浪网,2018-08-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af7a30102xsh3.html.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