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和可行路径
发布时间:22-06-20 点击次数:105
摘要:实现民族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要在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富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中华文明新辉煌。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复杂性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和处理贫富差距大、城乡差距大、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持续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机制,保证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因而,本文将主要分析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和可行路径,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共同富裕;现实挑战;路径
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难题之一,也是一项极具复杂性、长期性的工程,为了促使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积极地探索那些符合我国国情的可行路径。
 
 
一、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
(一)贫富差距大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强调“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贫富差距大的问题。提出的城市偏向政策,极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逐渐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情况。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逐渐形成了新的利益分配格局,极容易拉大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差距。且受地理位置、区位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基础、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大,已经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并逐渐引起社会成员的密切关注[1]
(二)阶层固化趋势渐显
阶层固化也可能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而且还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导致富的那部分人机会越来越多、为其提供的条件更好,从而越来越富,穷的那部分人基础本来就比较差、起点比较低,逐渐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逐渐丧失去改变现状的信心与动力,甚至还会对自己努力的意义、存在的价值持强烈的否定态度,进而会直接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对经济发展根基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贫富分化状况在一段时间以内会长期存在。而且,阶层固化也不利于人们形成对社会的认同度,甚至有一部分社会底层挣扎的人出现了“仇富”、“仇官”等不良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也不利于社会基础稳定。
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常态,社会基本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且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也诱发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直接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积极妥善地应对和处理。
 
 
二、当前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
(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具有优越性,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新时代所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有助于汇聚整体效能,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持党的科学领导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共同富裕,根本上还需要始终坚持党的科学领导和指导,为实现新时代我国共同富裕提供正确方向和指引。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来确保全体人员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新时代追求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就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并充分地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在夺取政权以后,共产党为了增加社会生产总量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其执政的第一责任就是增加物质财富、带领实现物的解放。新时代,要在党的科学指导下推进社会制度的完善、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融合发展、指导进行科学分配、实现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此外,始终坚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夯实物质基础。
第二,发挥好国家体制优势。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其一项重要职责就在于如何做到统筹兼顾和协调各方,推进我国区域协调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中央政府需要站在宏观角度进行把握,确保能够相互衔接政策与措施、相互耦合权利与义务、协同促进理想与现实,在协调管控下有效缓解和解决各项矛盾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需要集中全国力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以及国家、社会和个体的作用,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力和活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推进新时代我国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诸如:为促进东部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共同发展,一项重要措施就在于严格根据中央政府的指导来完成区域对口合作机制的建立,以此才能充分借助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势来推动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富裕[2]
(二)公平优先,提升效率
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与分配之间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基于新时代我国的矛盾问题和现实需要、基本国情等持续完善和优化分配制度,在再分配过程中需要兼顾好公平和效率,尤其需要更加重视公平,科学有效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第一,我国虽然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在一段时间内依然会存在相对贫困,在这种情况下促使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从之前的消除绝对贫困逐渐转变到减少相对贫困。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究其原因就在于其与社会阶层结构与收入分配体系之间紧密相关。对于相对贫困者来说,其一般比较重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对于社会福利体系与权利保障所提出的要求比较多,而这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过程中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与挑战。基于此,有必要将减少相对贫困的长效、有效机制逐步建立起来。
第二,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强调持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基础公共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其基础性和兜底性,争取实现居民均等化享受基础公共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争取为居民提供更高水平、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在短时间内,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将14亿人的巨大成就完全覆盖,但是普遍存在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即保障水平不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质与量博弈的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普遍存在,尤其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巨大体量的人口,给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许多问题。基于此,我国必须结合这一客观实际情况致力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现有的公共服务提供理念、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以此才能确保覆盖面、保障水平之间平衡问题的有效解决。具体为在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时,有必要综合应用各种方式,保障我国所建立的体系能够实现权利与义务的有效统一、确保居民具有均等享受服务的机会、要能够体现分配的公平性。
第三,提高初次分配的劳动报酬比重。劳动、资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缺一不可,在二者所有者不同的情况下,国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如何将社会物质财富分配原则确定下来。关于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博弈在任何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分配中都普遍存在,其博弈的一个重要砝码就在于各自的稀缺性。在中国,政府能够为劳资博弈及调控提供一个重要力量。以往为确保贫困问题的有效解决,侧重于效率优先原则,而相比较于资本而言,劳动因素的地位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降低劳动报酬份额占比。现如今,中国对于初次分配、提高劳动收入比重更加重视。为了确保共同富裕的真正实现,需要解决和处理好劳资之间的利益分配、利益冲突问题,争取实现二者的平衡。首先,要求站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上充分意识到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其次,通过采取合适的举措,提高劳动在生产和分配中的地位,如适当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还应强调充分发挥政府、基层工会、基层党组织和政工群体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劳务关系。严格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对根据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进行不断完善,确保收入分配更具合理性、有序性,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可以贯彻和落实“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要切实保障劳动所得、报酬收入和合法收益[3]
三、思考与建议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统一发展举措与发展目标
全体人民是共同富裕的主体,在追求我国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始终贯彻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各种标准、主体的“富裕”在人类历史不同阶段普遍存在,如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少数人的“富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所提出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等。这除了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目标之外,更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的价值立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动力,甚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因而,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激发每一个个体的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将贡献自身的价值和力量,共同努力以实现共同富裕,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为社会财富的拥有者。此外,改善、保障民生和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唯有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引领下和在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中,才能有效地统一发展举措与目标。第一,为了确保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就需要对现有的发展举措进行不断创新,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各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不断探索,确保能够更好地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做好结构调整工作。并要在党的科学领导和指导下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应强调推进当前农村集体经济深化改革工作的落实和执行。第二,严格按照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来制定发展举措。值得一提的是,不管哪种举措,目的都在于为发展目标服务[4]
(二)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通过设计中央层面来将新制度设计所具有的整体性、设计性充分体现出来,将各种影响改革的不利因素逐步消除掉。第二,对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体制改革中一直都占据重要地位,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第三,从现阶段国际标准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总收入等相关数据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我国已经处于中高收入发展阶段。以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目标为发展方向,我国在2035年国内人均GDP和GNI指标将达到相对理想状态。然而在当前时期仍然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推动中高收入阶段进步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这需要重点考虑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且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等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的供给侧结构得以全面深化改革。同时,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扩展,整体建设进程加快。在此环境下我国的中高收入阶段发展现状及问题有望得以有效改善和解决,整体阶段发展规划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四、结语
为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新时代,为了全体中国人民都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和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将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积极迎接挑战的同时实现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娜.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视域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研究[J].现代交际,2019(7):214-215.
[2]李智娟.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与党的领导[J]. 求知,2016(9):13-15.
[3] 孟鑫. 新时代我国走向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和可行路径[J]. 东南学术,2020(3):48-57.
[4] 刘彻.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5):91-93.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