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2-06-20 点击次数:109
摘要:本文结合“课程思政”的育人本质与外语教学的人文社科学科特点,从外语“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开发、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外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希望为大学外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外语教育 课程思政 实践研究
1. 引言
2018年9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1]。外语教育,无论是外语专业教育还是公共外语教育,其本质是人文教育[2]。外语教学如果只具有工具性,没有人文性,就失去了外语教学的本质。语言学家Stern(1983)认为语言学习会相应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情操、价值观、态度等各个方面[3]。外语教育的人文社科特点决定了外语教育与思政教育密不可分。
外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外语教材中蕴含的思政素材,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课程思政要求的各方面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促进人格、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外语教学人文社科的学科特点,从外语“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开发、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
2. 外语“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开发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在教材建设部分提到,大学英语教材要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服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应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外语“课程思政”不能生硬地加入外语课程中,更不能独立于外语课程存在。“外语课程”与“外语思政”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外语教师具备基于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分类、整合、设计,再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能力。
外语教师需要基于教材,确立外语思政课程的知识目标与价值目标。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对教材中蕴含的育人元素进行拓展与引申。笔者所在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该教程每册都涉及了中国话题及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有关中国的文章,如“Maker Movement in China”(“中国的创客运动”),“China’s Water Situation”(“中国的水况”),“The Butterfly Lovers --- The Legend of Liang and Zhu”(“蝴蝶恋人— 梁祝传说”)等。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为例,该课程共6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讲授课时为48学时。单元主题分别为绿色生活、爱情、友谊、海外留学与教育、航天科技和科技发展。根据单元主题,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国家重大决策和政府工作报告指导意见等中英双语素材。如第一单元主题“Living Green”,可引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We must continue the Beautiful China initiative to create good 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s for our people and play our part in ensuring global ecological security.”),“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We encourage simple, moderate, green, and low-carbon ways of life, and oppose extravagance and excessive consumption.”)。
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
3.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施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可以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教学活动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鼓励学生参与和体验英语学习团队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英语学习内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发展战略[4]。目前,外语教师主要采用班级讨论、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如何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外语教师的职责所在。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使命的外语教学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2018)指出,“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5]。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者,要首先提升自身课程思政意识,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课程思政中的职责,先于学生接受教育,为学生做好表率。教师要具备课前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课上把握思政教育时机的能力。使得思政内容不突兀、与教学内容不脱节,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鼓励教师参加提高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相关培训与讲座,定期培训有助于提升外语教师的育人意识,增强思政能力。2021年11月,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2021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在线直播讲座等,都针对课程思政进行了相关培训。
教师可分成几个备课小组,依据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围绕课程总目标,以及每个教学单元的主题对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拓展。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日常教研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定期组织教师集体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进行讨论、设计、收集相关素材并进行整理、归纳,并及时分享经验、交流心得。鼓励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分享经验,共享资源与方法。
新媒体时代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改革创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平台课程,慕课,以及教学平台,如云班课、雨课堂、学习通、外研社Unipus等进行辅助教学,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进行输入。笔者所在学院与智慧树公司共同研发创建的慕课——《英语主题漫谈》,围绕16个英语主题展开,既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友谊”、“爱情”、“旅游”和“职业规划”,又深入讨论精神层面的“感恩”、“成功”、“梦想”和“价值观”,同时关注国情视角下的“安全”、“英雄”、“战争”、“环境”、“科技”和“创新”等话题。课程注重每个主题讲解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推荐学生下载英语学习APP,督促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关注有关思政、时事新闻、国家政策、重要领导人讲话等方面的双语素材。利用英语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向学生推荐与思政有关的英文视频等,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教师可以组织自己的学生申请在线学习跨校修读学分。笔者所在院校可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网上线的省级精品开放课程中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进行申报。建科教师与用课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共享优质思政教育资源,用课教师参与备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跨校修读学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开阔眼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由建课教师所在学校出具考核成绩,学生所在学校认定学分。
4.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评价涵盖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教学管理者、专家、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参与评价活动,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与手段,实现评价对课程发展的推动作用[4]。有效地评价对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促进外语课程思政至关重要。具有人文性、多元性、多维化的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能够检验教师的育德目标是否实现,“思政育人”是否有成效。
首先,评价要实现多元化。多元化指教师自我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其次,评价要实现多维化。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应包含知识传授效果评价和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两个方面,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从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等思政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实现“语言”与“思想”的同行评价。
对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要关注到教师是否有效发掘思政资源,是否将其与课程有机融合,还要关注到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在思想、价值、情感方面存在的困惑。
5.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5]。本文从“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开发、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阐述了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的一些思路。课程思政理念下培养的外语人才能够为我国的外交事业、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大学生能够撰写疫情简报、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体现了课程思政育人的良好成效。
思政教育融入大学外语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判断力,增强文化认同,培养家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外语教育需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发挥外语课程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访问时间:2021-11-05).
[2] 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 中国外语,2020(17):16
[3] Stern,H.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4] 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5]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OL]. Retrieved from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2018-09-10.
 
作者简介:刘毅,辽宁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 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as20212061)的阶段性成果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