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教材的编写策略
潘胜男
永城职业学院
摘 要:教材是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教材的编写只有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发挥其最强有效的教育功能。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华文教育越发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沿线各国对此更为关注。因此,沿线各国加大了对华文教育的投入,而优秀的华文教材是提高华文教育质量的基础。究其现状,由中国、新加坡等国供应的教材对于当地的学生来说,内容较难,不易掌握,针对性和适应性不足;由当地教师编写的华文教材,因其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因此教材编写的质量上有待提升。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的编写亦需考虑趣味性和普适性。
关键词:华文教材编写;针对性;适应性;趣味性;普适性
一、教材编写与本土化相结合,提高其针对性
海外华文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当地的华侨华裔。这些学习者可能有人对汉语有所了解,也有可能对汉语从未接触过。尤其对于青年学习者来说,他们中大多数孩子是在当地出生,第一语言为当地国家的语言,汉语可能是他们的第二语言甚至是第三语言。虽说一些地区有中文名字的饭店或者其他中文标识,但这只是学习汉语的微小资源。对于没有汉语语言环境的他们来说,想要系统地学习汉语,提高汉语水平,必须依靠华文教材,依据自身实际的学习需求,在汉语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稳步提升汉语学习水平。
目前,泰国约有90%的华文教材来自中国内地,个别学校的教材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比如,中国侨办组织专家针对亚洲编写的《汉语》教材,在使用中反响还不错,但是这套书中针对高年级的很多内容太难,可以说就是中国国内学生学习起来都不容易,更何况很多教册的内容在教学中不好选择,也用不上。如第十一册的第十四课选编了《济南的冬天》,这在国内是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内容,而泰国是六年级就学习,以识字为主的话,文章里有很多语言、意境,学生们无法深入理解。我们说,既然是泰国人学习的华文教材,而课文内容就不应当只是涉及中国的文学、文化(节日、民俗等),而应当也有泰国的文化习俗,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背景都不了解,就很难真正理解教材,更谈不上会喜欢此教材[]
新加坡在教材编选方面做得非常好,既凸显华文教材的“文化融合”特性,教学篇章的选择范围辐射全球“华语文化圈”的著名汉学家的文章;同时又有意选择本国华文作者的文章和英雄事迹,让华语学习“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新一代的内心,使其不自觉地受到中华文化的浸染。比如,2015年改版的华文课本,独具特色。在改版后的课本中,学生学习词语的发音不再是通过学习单独的声母、韵母,而是以日常交流对话的形式进行发音。这就做到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使得学生学有所用,并激发了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
二、增强海外华文教材在教学中的适应性
华文教材的使用对象是接受华文教育的学生,教材编写质量如何,要看学生的使用效果。因此,华文教材的编写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不能忽略使用者的学习环境。
首先,华文教材要和教学对象充分结合,并加深华文教材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适应性,因材施教。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小学阶段有华文小学和国民小学之分。华文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华人,他们把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国民小学的学生多是非华裔或者华语水平极低的学生,他们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国民小学的学生汉语水平不及华文小学,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所差别。他们采用的华文教材分别是《华文》和《国小华语》。以小学二年级为例,其教学内容呈现如下[]
教材 《华文》 《国小华语》
单元 第四单元 第十单元
标题 我们的文化 你会踢球吗
导入 想想说说 我会说
主题课文 《小渔童和年画》《吃年糕》 我会读
综合练习 积累运用、想想说说、读读说说、比比说说…… “配一配,读一读”、“猜一猜,说一说”、“认一认,配一配”……
额外学习材料 低年级的这部分多为“深广课文”,高年级多为“阅读角落”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清楚地得知,《华文》教材的难度要比《国小华语》的大一些,尤其是对于额外学习材料的设置。《华文》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设置额外学习材料的,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正是教材适应教学对象的体现。
其次,华文教材编写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学习进度。不管哪一个国家,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他们才愿意学,乐意学。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学生的学习水平,合理制定符合其发展水平的教学计划。如《千岛娃娃学华语》小班教材第一册的单元一《车》,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识记生字“车”,并通过一系列和车有关的活动,感受学习汉语的乐趣。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编写从语言、美术、音乐等方面进行活动设计。在第一环节“听听说说:车”里,学生通过玩玩具车,模仿开车的动作等内容学习车的发音;“车轮印画”和“小车开来了”分别以美术和音乐的游戏方式,增加学生学习汉语的趣味性。
最后,教材编写者在教材编写时要合理安排听说读写的比重,提高学生对华文教材的接受度。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华文教材的编写应根据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有些学生对汉文化有所了解,他们迫切需要的是理解他人的话语和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更看重“听”与“说”的技能。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尤其热爱,他们需要阅读一些书籍或者观看网络影视等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因此他们认为“读懂”汉语才是重中之重。《千岛娃娃学华语》教材的教学内容从大班教材第八册才开始设置了“看看写写”的练习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一、二、三、大、小、上、下”等常见独体字的写法。其他几册的教学内容设置为“听听说说”“认认读读”“你问我答”等几个版块。由此可见,选用本教材的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听说训练。
三、华文教材编写应关注学习的趣味性
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学习内容可以学以致用,即实用性;二是学生可以胜任该内容,并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对于海外华文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听、说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汉语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因语言环境的需要,学生表达的机会很少。若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并且应用于生活,会让产生很大的满足感。因此,华文教材的编排可以适当增加与当地生活息息相关且实用性、针对性比较强的文章。新加坡全新的中译华文课本在内容编排上多了文化与文学元素,以及新闻时事内容,更贴近时下生活。比如新加坡今年新采用的《华文伴我行》教材增加了新的板块——“综合任务”。单元三的“相约狮城”展示了一幅手绘的卡通版新加坡地图,展示了滨海湾、新加坡河、小印度等12个旅游景点。该“综合任务”要求学习者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给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拟一份行李必备品,并给外国友人介绍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手信。这样的课程编排既实用又有趣,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还能让其享受与他人合作、学习华文的过程[]
四、华文教材内容选择应具有普适性
普适性,从其字面意思解释即普遍适用性。华文教材中的字、词、句应以学生常见、常说、常用的词句为主;教材中的话题讨论、对话练习及课后习题应加强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体现其适用性。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为前提,并体现其普遍性。尤其要注意繁简体字对学习汉语的影响,因中国内陆地区普及使用的是汉字的简体字,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首先考虑使用简体字的教材。
印度尼西亚的两套教材《轻松学中文》和《轻松学汉语》在内容的编写上值得其他华文教材进行借鉴。《轻松学中文》的内容对学生实用性非常高,课文里的生词和解释从汉语最基本的语音,声母、韵母、声调开始。然后慢慢地从数字、日期、年龄、电话号码、又扩展到家庭成员、自我介绍、职业等等。面对非汉语专业的新的学习者来说,教材很有帮助。课文的内容都和汉语交际有密切的关系,都是和日常生活中有关系的交际语言点,学生学习后随时可以使用。《轻松学汉语》第一册共 15 课,课文话题丰富多样,包括日常生活、学校生活、问路、长相等等;第二册共 12 课,课文话题也是很丰富多样,包括日常生活、食物名称、病情、宠物、购物、地方名称、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等等。除了学习生活以外,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社会知识。这样一来,教材内容就不会很枯燥,容易吸引学生;第三册共 12 课,课文话题包括学生的学校生活、购买东西(比第二册的生词更丰富)、亲戚名称、养宠物、过节(传统文化)、度假、问路、食物(西餐和中餐名称)等等。这套《轻松学汉语》的课文内容既包含个人日常生活,又与社会生活相交叉,文化内容丰富,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帮助。因课文内容的设计比较完善,教师可以很好地按照教材进行备课,相较于其他教材而言,其更加省时省力[]
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海内外合作的海外华文教材编写队伍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好教材的标准是适合学生。中方教师有着扎实的汉语知识,但对于当地语言系统的了解不及本土教师,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不如本地人了解清楚;而本土教师虽然对本国的情况了解清晰,但凭经验而谈的汉语水平远不如中方教师,尤其是在针对汉语语言特点的练习题的设置上,中方教师更有发言权[]。因此,中方和外方合作编写华文教材是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同时,华文教材的编写不能忽略华文教师的建议。因为教材的使用者是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他们的需求应放在第一位,华文教师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编写符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的华文教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华文教材编写方面,泰国当局有着良好的经验,值得其他各国学习借鉴。六册《实用汉语教材》既有广大群众极感兴趣的旅游饮食文化,又未忽视文娱、音乐等情感的陶冶,体育和新闻的知识亦有涉及,教材内容丰富且全面。以泰国人为场景,用泰语解释教材中的内容,做到了以本土知识带领学习汉语知识,由简入繁,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体现了其针对性和适应性;在教材学习中,教师通过对中泰两国的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这两种文化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趣味性;其话题围绕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体现了普适性[]。该教材集针对性、适应性、趣味性和普适性于一体,受到不少高中生的欢迎。
提高华文教材的编写质量,是提升华文教育的重要举措。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海内外华文教育者通力合作,结合本土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编写最优质的华文教材。
上一篇:深化县级党校教学体制机制改革的现实路径
下一篇:声乐演唱中的技巧与情感处理研究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