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马旭,高山
长春工业大学
摘要:大学生在高校接受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毕业就业率。但目前,高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这方面还有些欠缺。比如缺乏详尽的规划、缺少导师建议、师资力量欠缺、没有完备的评价体系。本文从服务视角出发,探讨、分析、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细致总结欠缺之处并提出解决方案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就业;职业规划
 
一、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一新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帮助大一新生树立择业观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以此对市场经济的配置有更加明晰的认知,逐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达到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水平基础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期间应该有所行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关键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就业、择业、创业等方面,大学生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可以有效帮助其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就业方向,减轻大学生对毕业后就业目标的无措感,使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发展自身水平素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为实现理想目标打下坚实基础。[1]
2促进大一新生初步形成职业规划
    逐年增加的毕业生数量使得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职业生涯规划应让学生首先就明确就业这个认知,确认自身兴趣领域和日后发展方向,使学生有意识地承担起自己择业的责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成熟的择业观,以充实提升自我,成长为复合型高水平人才。[2]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下,能够知晓人生职业发展大致是有探索、确立、维持、下降四个阶段的。这可以激发学生探知欲,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了解社会,认识所学专业在市场中的配置,更能踏实从业,不懈奋斗,实现人生理想。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二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增强学生提升能力意识
    社会的人才需求受到市场需求影响,大学生以其学历优势在人才市场中稍显瞩目。大二的学生对就业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个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把重心放在自身能力的增强上,以提升就业优势。当前大多数高校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常仅仅停留在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层面以及扩展就业渠道方面,忽视了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应该关注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各项就业能力的培养,要立足自身爱好兴趣和学习个性来选择各自的就业方向。与此同时,学校也应该适时给出成熟的建议,起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作用,递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致力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还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共同为学生成功就业筑基,引导学生有目标地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以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好地步入社会,融入社会。
2持续培养学生就业主动观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简单,其复杂并具有系统性,大多高校更关注大三大四学生的就业指导,对大二的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有所忽视,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出现断层,造成学生尚未树立就业主动观就进行择业,以致于会造成缺乏职业稳定性,频繁更换职业的后果。所以,大学应该重视并建立起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立足学生认知结构,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标为指导科学规划教育体系;结合大二学生学习个性,开展特定实践课,以此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逻辑思维,为日后择业打基础,有效巩固学生的就业主动观,提高学生的就业积极性。[3]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三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增强学生表达能力
    对于即将要迈进职场的学生来说,和HR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是成功就业的重要部分。一方面,高校对大三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重点教授学生切合实际的求职技巧,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自身的求职优势,在面试时可以流畅地表达出自身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优势特长等,还应该提供职场礼仪课程教学,使学生可以充分结合理论与实际,在平常求职练习中追求最好发挥,给日后毕业求职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应当争取更多的实习渠道和机会,将课堂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借助企业参观和实习等方式,增加学生经验,形成当代社会就业趋势的基本认知,也可借此,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其日后就业。[4]
2增强学生应变能力
学生的各项就业能力中,应变能力是极为关键的一项,这项能力和学生个人性格、价值观念、能力水平息息相关。目前,在读大学生的应变能力普遍很差,主要原因是缺乏实际锻炼契机。
据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学生在实际求职时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让学生结合多种情况制订规划。这样就可以积极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并提出各类突发问题以锻炼学生应变能力。教师还要协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让其度过迷茫期。
(四)职业生涯规划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遭受挫败,学生极易进入消极状态进而影响就业心态。这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基于理解学生出现心理抵触的情况,协助学生理性分析求职受挫的缘由:是不符合岗位要求,还是因为紧张没能充分展现表达自我,让学生树立成熟的就业观念,直面求职困境。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应该关注学生对职业的期待,科学合理刺激学生创业,有机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实践。同时,提高重视,给学生充足的社会资源,老师要指导学生对社会岗位有更充分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就业信心,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度
社会和学校之间存在极大的不一样,那就是社会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这同时也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基于社会宏观层面,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发转向优质,即高端,中层等。这就使得大学生对就业产生了较大的误解,随之有了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大四这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侧重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大学生存在职业认同感低、发展前景迷茫、就业创业困难等问题,应当借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到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学生择业就业能力。如此一来,就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避免无所谓频繁更换职业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不足之处
(一)高校学生不具备职业规划意识
只有形成了成熟的职业规划计划,对自身定位有清晰认知,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才会良性发展。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都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充分认识,狭隘地将其当作是毕业生考虑的事情。所以,其缺乏充分且成熟的职业生涯认知。不能够充分认识自身职业能力、职业观、职业偏好等多方面因素,自然没有能力选择和自身能力相适应的职位。
受到专业因素影响,有些学生会欠缺学习动力,失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兴趣,而且有些学生盲目地参加辅导班报名各种各样的等级考试。这是出于证书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非常忙碌且劳累,但是这期间获得的各种证书,仅仅可以丰富简历的厚度,不能让大学生形成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教师专业水平不足、指导力度不到位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专业对口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往往是由班主任或专业教师兼职指导教师,他们大多是未经专业培训的,缺乏指导能力,没有合格的资格认证。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而且,高校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段保守单一,没有立足各个专业的独特性质,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三)高校对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管理者尚未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认知,无法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在职业规划指导、专业技能培训、实践活动开展、专业教师队伍创建、教学活动指导等有关方面资金建设匮乏。同时,服务体系的缺失使得行业人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都抱有得过且过和盲目跟随的心理,还没有切实将学习与就业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思维方式使得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遇到许多问题。而且,高校教师对于在校学生没有充分的指导,也不够关心学生日后发展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的发展方向更加难以重视起来。
三、高校学生职业规划策略及服务体系的创建
(一)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认知
为了使目前高校学生职业规划向好发展,高校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认知。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足,缺乏清晰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识而脱离实际情况。指导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建立成熟的职业观。学生要秉持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坚定信念,将自己所学专业技能用到实际需要的地方,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据此,大学生应该学会将自己日后发展方向和社会实际需要联系起来。
其次,高校指导教师应当致力于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给其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大学生提供实用的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让其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
(二)创建高质量教师队伍、丰富师资力量
高校应该打造一支优质教师团队,这同时是高校学生职业规划的核心工作内容。首先选择专业受训的教师担任职业规划导师。可以灵活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实际,指导学生合理制定职业规划计划。其次这支教师团队应当有卓越的专业素养,就业指导老师除了应该有坚实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外,高校还要给其提供进修的机会,让其获得专业培训并得到资格认证。指导教师要能把专业知识贯通在规划课程中,且引导学生在实际实习过程中灵活运用。
同时,指导老师应该采用毕业跟踪的手段,完善职业规划机制。高校要和有关企业合作,校企联合以便高校了解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调整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不足之处,来更好地让高校学生得到职业规划的帮助。
(三)共享就业资源、协同发展就业指导工作
    为了提高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效果,高校有关部门就必须协同合作,共享就业资源,以便为学生就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高校应致力于营造共同发展的和谐气氛。切实融洽落实以下内容,首先要建立心理咨询部门,准确分析学生心理状态,来为学生的职业规划作相关依托。其次要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再次,指导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方式,利用课程或讲座生动地给学生教授实用的就业知识,并且可以实际解决学生就业遇到的各类问题。最后高校要建立职业规划指导中心,这个部门可以就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缺陷和相关工作经验作探讨分析,以此有效提高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范金城,王洪梅.在“互联网+”背景下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OOC课程建设[J].营销界,2021(38).
[2]康宁,杨洋.信息化背景下本科职业院校的“专业+创业”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科技论,2021(09).
[3]金银实,崔美琳.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影响[J].中国教育学刊,2021(09).
[4]杨琳,陈远林.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J].山西青年,2021(20).
 
上一篇: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下一篇:乡村振兴视域下思政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的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