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
张霖鑫
郑州财经学院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外界的许多不良思想涌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对其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种时代发展趋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想达成教育目标,必须适时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让思政教育工作真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而展开。本文主要探讨在“互联网+”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未来的思政课教育改革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时代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正逐步显示出来。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利用手机接触到网络上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资源本身比枯燥的课堂知识更富趣味性。为此,思政课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看待生活,同时不断对授课方式进行更新换代,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发挥思政课的积极作用,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帮助。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僵化
在当前阶段的思政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在讲课过程中,虽然也会应用PPT一类的软件进行辅助,但其根本用途只是为了代替黑板板书,并未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形成实质化的突破。同时,思政课程的教学课件更新速度缓慢,教师教学的方式只是注重于知识内容的讲解以及对理论内容的分析,无法与学生产生良好的共鸣,学生的学习热情只能短暂地维持一段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思政课程的到课率和听课效果都不尽人意。且思政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各种思想理论,内容趣味性较弱且脱离现实生活,学习过程较为枯燥,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参与感较弱,师生之间难以产生有效沟通[1]
(二)教学资源匮乏
当前大学在教学资源的投入上较为有限,更加注重教师的学术科研成果而非教学能力,导致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活动重视程度较低,对于教学内容未能提前做好相应准备。除此之外,由于不同院校之间的教育投入存在差距,教学资源分布不平衡。这导致教职工群体在年龄构成上存在一定问题,年龄较大的教师保持旧有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授课模式死板僵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年轻教师本身刚进入工作环境不久,还处于熟悉教学内容的阶段,缺少相关的教学经验。并且,在思政教学的课程中,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以课本教材形式为主,导致学生能够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十分有限。此外大多数院校并没有重视关于教学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工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有效接触到国内高质量的思政教学资源。
(三)缺乏实践教学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在不断地深化改革中,并且已经趋近于大众化的方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因而不断加大。这就需要教师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人才,教师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在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具备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思想观念上依旧停留在思政课程就是讲解理论知识内容的层面。认为在实践教学方面投入大量的教学资源没有任何意义,同时也没有对应的实施载体。因此,学生难以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生普遍存在与社会脱节的情况,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遇到了诸多困难。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观念,构建思政课教学新体系
思政课程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科目之一,是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内开设思政课程的本质目的就是将大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现状进行分析,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探索更高效的思政教学路径。当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环境之中,一些包含着不良信息的社会思潮正在借助新兴网络媒体而传播,并不断侵蚀着高校学子的思想,且试图抢夺高校的话语权。面对这种时代背景,思政教师应当积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构建思政课程教学话语新体系,不断地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中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在创新教学理念中提高个人思想高度。思政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此作为开展教学的基础,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同时,用事实说话,将不良内容以及不良的社会思潮抹杀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不受诋毁,不被扭曲,进而维护主流思想的地位,消除妄图颠覆主流文化的一切威胁因素。思政教师应当将高校的思政教学具体化,将课内与课外两个课堂相结合,将课程教学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信仰。
在实际的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清自身的责任,认真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发展目标,使其以客观科学的角度来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同时对世界文化潮流也要进行深入的了解;批判错误的观点以及思想浪潮,为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断努力。
(二)明确职责,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思政教师端正态度,明确思想,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首先要坚定站位,坚持党的领导,坚守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权,不断健全相关的责任体系,打造以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为常态的工作机制,致力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之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而以这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为指导,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质量。各个教学主体之间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高校思政课程作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重要教学阵地。
高校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院系要认清肩上的担子,不断探索科学的思政教学工作方式,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要将校内校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吸收专业的思政教学人才,打造专业人才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环境,形成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思政教育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提升上来,让各个领导部门加强对于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思政教学新体制的建立,能够加强思政教学发挥出来的实质作用,帮助学生认清主流思想,并在社会主义核心观念的引导下,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三)紧扣实际,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过去的思政课教学过程过分注重理论学习和思想教学,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学习产生了偏差性认识,未能对理论学习的意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进行理论的应用意义,让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真正结合在一起;在生活实例的分析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了解和认识,丰富其人生阅历,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
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传授之外,还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关注热点新闻,了解在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结合相关知识点引申出社会事件,利用社会事件本身具有的新闻热点属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到学习进程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事件的相关新闻报道整合在一起,从多方面的报道中整理有效信息,展开教学。还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结合社会热点新闻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等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四)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教学
在高效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当前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可以结合翻转课堂理念,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列出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问题思考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信息,如公开课和网络课程等。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和产生的疑惑记录下来,并利用网络交流工具与教师就所知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深化相关知识的记忆印象和运用方式,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自身在互联网搜集到的权威性较强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公众号和博客之中的优秀文章、中央和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和网络课程。这种方式可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限制,降低知识掌握的难度,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产生积极影响[3]
(五)整合相应资源,为资源共享打造网络平台
互联网的优势之一就是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交换速度,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可以安全快速地进行资源获取和传递。在传统的思政知识教学过程中,知识的预习和复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思政教育预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和相关书籍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理论知识和特殊思想本身较为复杂和抽象,且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似性较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
(六)构建网络交流渠道,增强师生互动沟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到教学的目的并非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为此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构建网络交流渠道,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实现实时沟通;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有效交流。为此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创建一个交流沟通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将群内的聊天情况播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可以不举手就可以真实且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设答疑解问邮箱.由于电子邮箱的特殊性可以让发件人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因此学生可以将自己平时不敢在课堂上主动提出的想法通过邮件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在每堂课上可以固定抽出一部分的时间进行邮件阅读,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趣味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政能力水平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QQ、微信等网上交流工具的便利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结合这些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让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喜好和认知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进行教学改革,需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应与实用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为学生更好地走上社会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湘妮,李建阁.浅析“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J].改革与开放,2020(24):30-33.
[2]祁婧.“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3):88-89.
[3]杨晓宏,郑新,梁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2):71-78.
上一篇:中国主流媒体在近十年间的转型变革与发展
下一篇:如何做好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探析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