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流媒体在近十年间的转型变革与发展
郭彦彤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摘要:从传统的电视台、纸媒、电台、网络等无连接、无互动的单一传播方式到融媒体、自媒体、全媒体、4G、甚至5G的高速多元互动化的传播时代,新闻传播业十年多的变化是值得研究与分析的。从变革转型的发展过程、如今的主流媒体现状、目前的发展困境与方向等角度来展开对于主流大众传媒的分析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主流媒体的转型;“中央厨房”;VR;5G
 
一、主流媒体的变革与转型
(一)以《人民日报》为代表来分析传统纸媒近十年的变迁
    在2011年时,《人民日报》的发行量就已经达到5000万的优异成绩。可当它遇到2011年“出生”的微信时,就显得不堪一击。在微信运营的短短一年时间中,下载用户的数量就已经超过2亿(2012年9月)。在数字化愈来愈发达的时代,传统纸媒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如何转型可分为三大集合:技术方面的转型、内容方面的转型、经营模式以及运营方面的转型,也就是平台数字化、内容数字化、资本化这三项。其次就《人民日报》来说,我们可以将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整合为四个发展历程阶段:报纸网络化阶段、报网融合阶段、报纸拓展新媒体阶段和全媒体覆盖阶段。其中报纸网络化阶段和报网融合阶段这两个发展历程早在2000年前后就已经得以实现,所以本文重点放在后两个阶段中。[1]
在报纸行业来探索如何与新媒体相融合的阶段中,《人民日报》除了与其他大众传媒合作之外,又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媒体客户端。《人民日报》在2012年7月时发布了第一条新浪微博动态,之后在2013年又建立了《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2014《人民日报》的APP应用软件首次上线以来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在第四阶段的全媒体时代“中央厨房”中,融媒体的进程飞速发展起来。“中央厨房”使得新闻的采集、加工、传播等变得更加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之余,纸媒行业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面临资本化的发展与运营这个话题。同样,以《人民日报》为例,其中对于付费墙的应用是十分成功的。付费墙(Pay Walls)顾名思义指的是《人民日报》通过传播对象的受众方付费观看内容来获得经济收益,其中生产的新闻产品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商品售卖于受众。从2010年开始的付费墙模式到2017年之后的取消付费墙模式改为全部内容免费阅读,《人民日报》开始不再把生产的新闻内容作为商品来主要维持经济运转,而是重点把招揽广告商、广告经营放在首位,也就是说收益的主要来源转变为广告商为争取可观的广告版面来支付费用给《人民日报》。
(二)“两会”报道的发展——焕然一新
    从2014年报道两会的形式来看,全媒体开始覆盖了传统报道的形式。报道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比如VR新闻、全景新闻、直播新闻等等形式。在近几年的《人民日报》“两会”报道中,它的“中央厨房”系统的优点就凸显了出来。首先是在“中央厨房”的第一步——素材采集上。记者采访搜集两会的多媒体素材,这同时包括用户们在线上提供素材材料,将信息反馈给记者。这样让新闻素材的收集变得高效、全面化、轻松、快速。在素材收集完之后,就到了第二步——素材编辑。媒介编辑人员把视音频、文稿等多种形式的素材在全媒体的数据平台中加工编辑,再和其他组织媒介有关的新闻稿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审查、筛选,形成融合式的成熟新闻稿。而最终就到了第三步——新闻传播。这是一个将前一步素材编辑环节中所生成的不同产品内容投放到了不同媒介之中进行传播、提供给《人民日报》的订阅者或关注用户的过程。
2017年,可以称作为“两会”的新闻网络直播全方位开启的阶段。除了《人民日报》外,以光明网为代表,众多大众新闻媒体们纷纷打造着一个全新的沉浸式新闻报道,这让原本一板一眼、缺乏趣味性的“两会”重新获得了年轻的活力,增强了流量与曝光率。“两会”的报道不仅仅是改变了它的传播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新闻语态的模式,改变了群众参与“两会”的意识,让更多的民众主动参与其中[2]
 
二、主流媒体现状:央视新闻的成功转型
随着近几年时政新闻的关注率下降,传统的主流媒体,比如央视已经开始逐步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格局来进行讯息的碎片化传播。由于手机这个移动端的使用使得各种讯息碎片化涌入了人们的生活世界里,大众休闲娱乐等时间被肢解。想要通过完整片段的电视节目来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去获取、了解国家新闻已经越来越难。对此,央视新闻从2014年刚刚起步的“V观G20”、“V观APEC”等原创时政微视频中,就尝到了甜头。
  (一)央视时政微视频的特征与优势
时政微视频以碎片化的形式传播到腾讯、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中时,立即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与关注。央视的时政微视频把握了变革化的新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短小”“精炼”“迅速”,让时政碎片化地自然而然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达到了国家传播时政新闻的诉求。
     新媒体平台是如今国家传播主流文化、宣传国家政策的重要场所,如何准确有效把控舆论导向,在群众思想中树立正确政治思维一直是一个需要深刻讨论的问题。而微视频的出现表现了传统媒介无法实现的问题:双向互动、与用户定期互动加强黏度、亲民化、参政议政性提升等。在抖音短视频中,央视新闻已经成功圈粉4000多万的用户关注,而《人民日报》的粉丝量已经达到5000万,在2019年8月24日注册的《新闻联播》通过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飙升了2200多万的粉丝。由此可见,短视频的传播效果要比传统媒介事半功倍,大众可以在手机客户端轻松对新闻资讯评论留言,与传媒编辑者“面对面对话”,表达自己的时政看法,并展现自身的参与度[3]
  (二)大众传媒的转型成功案例——《新闻联播》
首先是在大众传媒的转型进程中,《新闻联播》主动走出舒适圈来进行全媒体的深入融合。2019年7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媒体中心平台推出了新的一档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2019年8月中旬《新闻联播》的微信公众号正式诞生;2019年8月下旬,《新闻联播》第一次发布了短视频动态在抖音与快手应用软件中。这也可以说是《新闻联播》在开播的四十多年来第一次突破传统媒介的形式,进行全媒体的深入融合,让《新闻联播》的粉丝年龄段重新建构,走出了“老龄化”阶段的困境。其次是国际形势下爆红的“金句”、“国际锐评”圈粉无数。从近几年微博热搜会经常出现华春莹“怒对”外网媒体的视频片段,网友对华春莹的犀利言辞所吸引可以看出,大众确实在方方面面关注着时政的新闻,只是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深入了解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同时热搜的导向也给《新闻联播》指出了一条前进的道路。
  从2019年度来观望,《新闻联播》针对中美贸易战的报道与评论中金句频出——“荒唐得令人喷饭”、“美国怨妇心态”等。这些在我们看起来有趣又富有深意的语句片段报道其实只是《新闻联播》小小的一个部分。它们的来源是三个国际的锐评报道——《美国应该先治治自己的“人权病”了》、《美国是全球合作发展的绊脚石》以及《究竟谁在全球到处欺侮恫吓他人》。倘若要我们所有人都认真去读完这三篇报道来进行了解的话显然是不现实的,并且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分层化,很多人是有些听不懂《新闻联播》到底在讲什么内容,那么传播就会受到阻碍。而央视新闻的二次微视频传播到各个融媒体新闻社交等平台上时,其很有重点与针对性地进行内容上的深入浅出式加工,让读者更加便捷轻松地读懂时政。“接地气”、突然变成网红的“段子手”的《新闻联播》仿佛没有了“国脸”的那种生疏与距离感,变得更加的亲民、主流,使得正确的时政思维能够有效地建立在年轻人的心中,让更多的年轻受众开始逐渐接纳《新闻联播》并且更加地积极响应。
  (三)新闻媒体人的全新尝试与意义
最后我要提到的是央视主播vlog,之前我提到过央视之所以被疯狂圈粉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不按照套路出牌,放飞自我的同时真正做到了为民发声,捅破了与民众的隔层。央视想走出之前一板一眼的状态来重塑一个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时,首先需要有一个具象来代表央视,那毋庸置疑想到的是《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近期来看,这个人格魅力的彰显十分成功。康辉的第一条vlog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发布竟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百万的关注度,并且迅速上了微博热搜榜。之后,康辉又陆陆续续发出了三四条自己的vlog来讲述新闻,反响很好,这其中的原因可以总结为零距离感。以康辉本人手握自拍杆全程摄录讲解来看,这就像真的与你视频通话一样有一种面对面交流的既视感,同时又一改《新闻联播》的严肃腔调,更多地体现出康辉这个人物生活中的形象特征,而我们就是他的朋友一样,拉近了距离感,同时央视的新闻报道也被赋予了鲜活的人格魅力。
 
  三、主流媒体当下的发展方向与困境
  (一)发展方向
  5G时代的传播即将要大面积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高速度多维网络建构不仅仅会使各类的交通工具等服务更新换代,更多的是会大刀阔斧地重新建构一个新的传播体系。首先我要提到的是边缘计算,边缘计算简单来讲就是一张信息交互网的源触点。而在5G的快速网络环境下,它不仅仅可以满足一些实时服务、智能计算商户信息等内容。在理想条件下,它还可以连接线下一切的人物、事物、信息等等,并在之后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实体化服务。其次5G的到来会让传播环境下的场景变迁:模糊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之间的界限、新的关系赋权。
    一是它可以给我们提供空间之外的新型空间,比如“VR教室”。当5G、云计算、VR三合一时,其建构的是一个智能的生态教学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它把人们经常参加的公共场所搬移到私人隐秘的空间当中去。二是在5G时代的一个引领下,自组织的话语权将更加全面性地冲击主流的话语体系,VR下的社交与新闻更加可以凸显出个体的鲜明人格魅力,并且新闻的重新化建构也正在朝着VR,AR等沉浸化方向前进中。而在技术的变革中,主流媒体的人员结构设计也将会重新整合。就拿新闻写作机器人来讲,其不仅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计算科学性,而且它效率超高,在短暂的一段时间中能够有效写出成百上千的不同新闻方向与种类的报道,这是传统编辑人员无法做到的程度。
  (二)发展困境
    在网络信息爆炸的现状中,5G的到来、算法的新闻报道模式等等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主流媒体需要注意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要关注的话题。首先它的的确确会带来翻天覆地的效益服务于社会,但就现状来看,网络信号的覆盖率不是十分全面,就无法达到5G快速传播化的需求。并且5G现如今的高额度流量信息费用会让大众望而却步。其次是算法的新闻服务模式会将我们所有的隐私毫无遗漏地查找搜索到,当收到特制的新闻推荐的时候,主流媒体如何应对?如今在网络安全法律不是很健全的时代下,大众隐私存在着极大的被泄露的情况,其处理、控制与解决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尤其在未来VR、AR的语境下,保护大众的隐私愈发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前提。
 
参考文献:
[1]徐蕾,常晓洲,姚雯雯.媒介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数字化转型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1).
[2]王新雨.融合新闻模式下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发展变化(2014-2017)[D].济南:山东大学,2018.
[3]熊亚风.我国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反思[D].南昌:南昌大学,2018.
 
 
上一篇: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思考与启示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