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的
发布时间:22-06-24 点击次数:60
摘要:党史学习教育下,广大高校基层党组织着力于从完善理论学习制度、重视专职党建人员队伍建设、树立特色党建品牌意识、提高党建工作效能等方面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显著提升自身治理能力,使学校党建与学校事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平稳推进地方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步伐;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
项目来源:2021年度河北北方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课题(S202101)
作者简介张冬梅(1978-),女,汉,河北献县人,硕士研究生,现任党支部书记,正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自2021年2月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师生群体中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加强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将“四史”教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广泛融入到第一、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推进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促使师生自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此外,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党组织的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职业者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高层次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是社会、文化、科技等各领域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高校事业发展的方向,关系着转型发展的成败。因此,进一步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迫在眉睫。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35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1]。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机构,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艰巨任务,其治理能力体系建设及水平成为衡量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同时,地方本科院校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人才需求变化;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激发自身人力及智力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以在高校转型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推进高校内部教学、科研、行政等重要部门的制度改革;处理好转型发展中突出的重点矛盾、难点问题;协调好各部门统筹发展步伐;“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2];建设一支具有较强治理能力的高素质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形成一股强大的内涵式发展的合力;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立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工作模式;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得以不断深入推进。党建质量显著提升,党建研究理论成果丰硕,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能力增强,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与新挑战。高校重大管理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转型发展、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如,随着高校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的不断增强,关系到学院发展、教职工切身利益的 学院绩效分配制度备受关注,但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党组织在应对新矛盾、新问题时面临着治理能力薄弱、治理效能欠佳的困境。同时,高校二级基层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缺乏专职化、专业化的党建工作人员,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往往都是由职能部门、科室或专任教师兼任。在工作中,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往往因为个人精力不足、党建与业务工作时间冲突、党建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陷入顾彼失此的忙乱状态。这直接影响基层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效果、工作效能及党建质量,导致二级基层党组织及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出现千篇一律的工作模式、工作态度应付了事的不良风气,缺乏鲜明的品牌特色及活力。此外,各二级基层党组织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深度不够,加之部门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偏重日常业务工作,无法真正实现两者的“双提升”与“双促进”。
三、高校“四型”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的构建
针对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四型”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得以提出,其以较为完整的路径逐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四型”党组织即“学习型、专业型、专家型、效能型”基层党组织。其工作模式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提升高校党建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通过专业化队伍建设进而加强工作人员能力建设,促使工作人员成长为专业或岗位领域内的行家里手;成为高校各项工作中的业务骨干;最终提升工作效能,显著改善服务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的症结问题。
1.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3]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是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前提条件。为此,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是当务之急。自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学校党委及二级党组织在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基础上,更加注重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知识的培训工作:线上线下专题培训、读书班贯穿全年,定期举办心得体会交流及分享会,党员同志随时撰写读书笔记。这些常态化的学习活动丰富了理论学习内容及党员同志的组织生活,促使广大党员在学习中汲取更高的精神追求,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除此之外,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内思政教师优质的教学资源优势,促使广大思政教师走出自己的小课堂,开展校园大课堂的育人模式。通过学校官网、校园广播、微课视频、现场讲座等多种形式定期为全校师生讲思政公开课。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将历史追溯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将学校历史与党史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其浓厚的家国情怀。
    2.重视培养专职党建人员队伍,建设“专业型”基层党组织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注重二级基层党组织及党支部各方面建设,重视党建工作专职人员队伍培养。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从设置党建工作专职人员岗位、提高薪酬待遇、完善奖惩机制、落实年度考核制度等多角度选拔、招聘相关人员,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高校党建专职人员队伍,为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做好人才保障。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及时调动相关人员学历、技能优势,让其将所学专业及技能优势合理且恰当地运用到党建工作的创新过程中;使其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为所在二级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党员同志起先锋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3.树立特色党建品牌意识,建设“专家型”基层党组织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充分调动各二级基层党组织及党支部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各二级基层党组织形成自身的工作特色,提倡各党支部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在实践中,学校党建应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各二级基层党组织要将党建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以党建为引领,促使业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同时,以工作岗位为平台,提倡党员同志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端正工作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精通所从事的业务工作,争做行业中的行家里手;争做先锋示范岗,更好地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做好事;践行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凝练业务工作特色,从而形成党建工作品牌,这是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4.构建工作运行保障机制,建设“效能型”基层党组织
效能不是片面地追求速度与效率,而是科学地构建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更好地处理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地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实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长效、科学的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是确保基层党组织内部机能正常运行、持久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构建高校现代化治理的体系的根本保证,在完善制度建设、组织机构、组织生活、转型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构建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双向保障机制,在一定程度对业绩出色的二级基层党组织或党支部、个人予以表彰、宣传;对一些后进二级基层党组织或党支部、负责人给予一定的惩罚或告诫,从而促使各二级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在竞争机制中更好地谋划自身的党建工作发展,主动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从而提高自身党建工作效能,高效落实学校党委的各项通知要求;这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提高治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高校应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打造“学习型、专业型、专家型、效能型”基层党组织工作特色;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加强专职人员党建队伍建设、树立特色品牌工作意识、构建工作运行保障机制;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稳步推进地方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9.10.31.
[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11-06.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人民日报,2018-5-5.
 
 
 
 
 
 
 

联系电话:029-81130634

投稿邮箱:qinzhibjb@126.com qinzhibjb@163.com

Copyright © 2021-2022 秦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